分形·走线—肖毓方个人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2/09/02 — 2012/09/09813
  • 展览空间:上苑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绘画之于我,其实就是一种当下的体验和表达。

  我的作品,常常会有人用不同的概念来界定、来评说,比如当代,比如传统等等。我想,对于绘画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以及表达方式,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历、个体的体验都不尽相同,何必以某种形式来束缚自己的心灵和自由的表达呢!人们的创造性经常被“专业化知识”所主宰,植根于自然的灵性不断被人为的知识分割所消解,难以看到世界整体联系的纽带。在这个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冲击与混合为特征的时代,尤其如此。

  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在上苑艺术馆的驻馆,使我“另起一行”了。在这期间我对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以及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分形几何是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其概念是由曼德勃罗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的主要思想是说,在不规则现象表面所呈现的杂乱无章的背后仍存在着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放大过程中呈现出的自相似性。基于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各门自然科学总是把研究对象想象成一个个规则的形体,而人类"熟悉" 却无法描述的自然界许许多多真实的图形竟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与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相比,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复杂性。

  世界是非线性的,分形无处不在,分形学科的诞生.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人们用分形的观点,重新审视自然物时,视野顿时开阔了很多。从分形理论的视野上看,我的作品不论是重彩、淡彩,都力图通过“线”的自由走动营造画面的气韵,不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而是以线的铺排充分表达出某种内在的风神。它营造的是一种个体体验的幻觉感,将人的想象、情感等诸多因素引向更为自由和宽泛的彼岸。

  在东方绘画里,线是感情的媒介,画家凭借线条表现对象的精神,传达主观的情感,线条运用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到后来的十八描,特点是借物抒情。中国绘画的线是长于抒情的,笔的挥洒处,线的显现就是画家的个性、情感的外化。线条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的变化。由不同线型及用笔产生的线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等变化,一是由线在画面上的安排组织、疏密、长短、取舍、前后穿插等,表现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两方面的结合决定着线的整体表现力。如感觉和想象的造物,根据欧几里得几何学定义,两点之间的连接产生一条线。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它不是来自自然,源于物像,是非表现性的,无生命的,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线。

  而分形几何所呈现的无穷玄机和美感引发人们去探索。即使你不懂得其中深奥的数学哲理,也会为之感动。分形几何使人们觉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上的统一,使昨日枯燥的数学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体的感受;不再仅仅是揭示一类“存在”,而是一种艺术创作,分形搭起了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

  中国绘画是强调通过“物化”显示出哲学上的最高境界。也是以“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乎自然”来体验“物化”。它虽是哲学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正是在这一点上与分形理论有着天成的契合点。我坚信,在分形的思维中以线来体验、融通个体生命与博大的宇宙,“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必然会充分地显示出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