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中国相差两小时十五分钟的时区。在喜玛拉雅山南麓,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崇山峻岭,没有海,只有高山湖泊和大河。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却汇聚了62个不同族群,世界四大宗教。境内,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8座,7600米以上的山峰50座……
尼泊尔无疑是一个奇特而丰富、原味而纷杂的国度。在这个庙宇与房屋同多,神灵与凡人等数的世界里,视线所及之处,色彩、仪式、建筑、街道、自然景观和多样族群,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符号学谱系——我们目不暇接,照相机们欢呼雀跃,信手一拈,便是缤纷夺目好景象……
出乎意料的是,孟涛涛把这一切,平缓却毫不犹豫的过滤了。取景器之后的尼泊尔摄影集《在多云的天空下》,让尼泊尔在50mm的标准镜头下,变成了另外一个尼泊尔。孟涛涛从来不认可旅行摄影这一说法,“对我来说,旅行是一回事,摄影是另一回事。”那么,由这两回事促成的这一回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诗人雷平阳这样说:“在《在多云的天空下》里面,图片都是‘宏大叙事’的边角废料,平民、僧侣、儿童和宗教的仪式,全都机心全无,相机等同于一双失神的瞳孔,止于‘看见了’,是否记录了,都显得无关紧要。因为这一堆照片,没有‘记录’的愿望,没有‘呈现’的诉求,甚至没有一个普通观光客‘留念’的冲动,它们是日常性的边缘地带,是生活之外的生活细节。我一张张看过,真不知道作为摄影师的孟涛涛,他是否携带了相机,他是否去过了符号学谱系中的尼泊尔,我找不到他,他不在场,这些照片似乎是照片里的场景自己主动生成为照片。”
上一篇: 山水相行 -- 广东中青年十二家山水作品展
下一篇: 气旋栖息者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