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于4月16日展出《Stop the Time 拦截时间:法国国宝级玻璃脱蜡铸造大师安东尼·勒彼里耶个展》,该展为中法两国政府建交50周年系列文化庆祝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展期至9月7日(豆瓣创建活动要求活动起止日期必须为三个月之内,因此活动结束时间暂标注为7月7日)。
来自法国的国宝级艺术大师、同时也是法国百年脱蜡铸造(Pâte-de-verre)世家传人的安东尼.勒彼里耶(Antoine Leperlier)将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放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届时除了展出其经典的15件“一念流逝,一念永恒”系列作品外,更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玻璃大师:加莱、德孔西蒙、华特等人的8件古董玻璃,藉以呈现欧洲玻璃艺术承先启后的轨迹脉络。同时,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也精选中国现代琉璃艺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杨惠姗与张毅的代表作品同步展出。展览不仅演绎了东西方脱蜡铸造法最顶尖的两位艺术家的精彩互动,更是中国琉璃与法国玻璃的艺术先锋对话。
安东尼·勒彼里耶对脱蜡铸造的传承,始于其外祖父。他的外祖父弗朗索瓦·德孔西蒙(François Décorchemont)是法国脱蜡铸造技法的先驱,他的名字,在法国等于Pâte-de-verre。
1994年,法国文化部设立“艺术大师”(Maître d'Art)头衔,目的在于保护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安东尼.勒彼里耶在设立当年即获此荣誉,以表彰他对脱蜡铸造的传承和创新。
Flux et fixe一念流逝,一念永恒
1968-1971年间,安东尼.勒彼里耶在德孔西蒙的工作室做学徒,没有配方,不传授技法,这是外祖父传授艺术的方式。脱蜡铸造的奥秘,就存在不断地观看与动手之间,看似无意识,却是娴熟至深的最高境界。安东尼.勒彼里耶说,“他希望我的创作像呼吸一样自然。”
安东尼·勒彼里耶对学徒岁月一度厌烦,没有假期,没有周末,只能在工作室里面对窑炉和碎玻璃。因为他尚不能清楚的知道,那是让他成为艺术家的训练。一次,陪伴外祖父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一朵玫瑰花,德孔西蒙提醒,这样的色彩,包含了60%的黄金、30%的白金,其它的10%是锡和金属氧化物,一个玻璃艺术家,要有对金属和配色的判断、拆解的能力。
1978年,用德孔西蒙留下的窑炉和笔记,安东尼.勒彼里耶完成了第一次创作的实验,并逐渐演绎出自己的风格。从早期的“圣骨盒”(Reliquary)、“混乱的当下”(Chaos Kairos),直到这次展出的“一念流逝,一念永恒”(Flux et fixe),安东尼.勒彼里耶的作品恰如一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或放诞或严肃的戏剧。腐烂的水果、跳跃的兔子、孤独的头盖骨,以及出现在中世纪画作上那些诉说时间概念的文字,都预示着难以捉摸的人生。
“一念流逝,一念永恒”系列,艺术家将不透明的陶瓷浇铸在通透的玻璃,为此,作品使用热浇铸结合脱蜡铸造技法,要经过两次淬炼。高温下流动的玻璃,如同飞速流逝的时间;坚硬的陶瓷,像是永恒的记忆结晶。这些作品,就像记忆的瞬间一般,独一无二。宝石红、紫罗兰色、禾黄、纤绿、琥珀,结合银灰、褐铜文字镶嵌其中,交揉变幻,嵌印时间的定格画面。这是艺术家参悟生命姿态后,所留下的自我辩证。
安东尼·勒彼里耶说,“因为艺术,我们有了阻挡时间流逝的能力,并在这短暂的瞬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对于此次来到中国举办首场个展,安东尼·勒彼里耶乐见于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希望进一步推进中法双方多领域的交流与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