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周丽 -- 周丽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3/10/19 — 2013/11/10849
  • 展览空间:洋红Art Space
查看更多详情

 周丽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平常普通。她说那时候分为白天和黑夜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和她年纪相仿的农村出生的人都有差不多的经历。农村的生活和太阳的“作息”保持相同的节奏:白天大人出去干活,家里的孩子基本放养不管,小孩子倒是自得其乐;黄昏归来,家人共度晚餐,农村晚上基本没什么娱乐,吃过晚饭小孩会缠着大人讲一些当地流传的令小孩害怕的鬼怪恐怖故事。据周丽本人的表述,白天的欢快时光和晚上没来由的恐惧与多梦对她影响很深,这些小时候的印象和回忆非常鲜活。

  也许童年经历的类似这种黑白两个世界分裂的各种矛盾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周丽的性格,从而造就了她的绘画所具有的特征:可爱动人的形象透出混合着忧郁、暴力、恐惧的强烈情绪。当然,周丽并不是画些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和经历的一些难忘的事情,只不过可能是这种从童年一直伴随的冲突转移到其绘画里从而放大了。正像她自己坦述的:“画一幅画没有一个关于最后的预料,完全是不确定的,是‘斗争’的结果,一出手就是那样。”使其作品自觉地具有了上述的特征。绘画是一面镜子无可置疑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周丽现在生活在大的城市里,开始了新的作为一个像她小时候一样的孩子的妈妈的生活。周丽并没有活在对童年的留恋里,可能她现在还是生活在童年,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和小时候一样,没有变!”。或许周丽内心一直存在一个携带着她所有记忆与故事的孩子。很可能正是基于这种携带记忆与故事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的“并存”,周丽的绘画从而与内心那个从她小时候走来的“小周丽”脱不开干系,或者说作品的一部分是属于“小周丽”的。从而,周丽已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情绪高度不自觉地或高度自觉地转移到了绘画里。可以说周丽的绘画是周丽与“小周丽”合作纠缠、沟通交流的成果。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小周丽”。只是这个“小周丽”或大或小。可能周丽心中的“小周丽”很大,以致占据了大部分的“她”,使周丽的绘画更多的表达出“小周丽”。此次展览意在展出这种混合状态。相信观众看过之后爱上“小周丽”了吧,也更爱周丽了吧!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