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这里倾情展示出李青萍先生的有关历史文献,这些珍贵史料绝大多数是我30多年来辗转搜寻,同时也选择性地展示了李青萍先生1970—199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其目的是让观众从先生的艺术人生探寻她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自1979年始,因工作原因我与李青萍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偶尔相逢,继而成为忘年挚友,竟有幸被先生誉为“黄德泽历史上是我的精神仓库”,这些有趣的经历,已经在我的拙作长篇传记《炼狱里的祈祷——李青萍画传》里做过较为详细地阐述。在与先生相识相交的20余年里,我们有过无数次的倾心长谈,她苦难的经历令我从同情到敬佩,她对艺术的执着和痴迷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无不令我感慨万端,由此我穷尽大半生精力,致力于解决先生的生活待遇,不遗余力地向世人推介出这位现代艺术大师,这位在炼狱中获得永生的艺术瑰宝的创造者。我以为,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和先生的缘分,亦使自己的心灵也得到宽慰和升华。
1931年夏,李青萍先生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又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先后在戴敏奇、汪亚尘、周碧初、颜文樑、张振铎等大师的教育下受到极好的西画教育,且得到徐悲鸿、弘一法师的耳提面命,1937年春又回新华艺专西画研究班继续学习至同年夏日,四年半的正规院校教育,奠定了她坚实的绘画功力。推崇西方印象派绘画的美术教育家汪亚尘先生对李青萍的影响深厚远大,这一切都为先生最终成为我国现代艺术先驱提供了厚重的基础。
李青萍先生曾经多次对我说:“很多人说我一生一世都生活在梦里,他们哪里知道,梦里的天地有多大,梦里的行动好自由!”她为了艺术的自由婉拒爱情,终身未嫁;为了终极的追求而九死一生,无论经历多么坎坷,无论条件多么艰难,她不折不挠地终身沉湎于绘画艺术而无怨无悔。她那大起大落的人生磨砺使她大彻大悟,反而成就了她在艺术领域大开大合的至高境界,以惊人的毅力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