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 一次关于文化创意的实验

  • 展览时间:2009/12/12 — 2009/12/22653
  • 展览空间: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2号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如果说,当兼具多重身份的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最早在他的《创意经济》中,向我们昭示有关知识、智慧、生产和资本之间如何转换的想象力时,“文化创意”(cultural & creative)以及随之而来的庞大产业链,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还仅仅是一堆陌生术语和大胆假设。

  尽管如此,随之而来的现实是:“文化创意”在短短的时间里全球蔓延,变成了最炙手可热的流行词。从欧美到亚洲,“全世界的文化创意经济每天制造着220亿美元,并以平均5%的速度持续递增”——约翰·霍金斯这句总结性的发言如果是真的,那么,“文化创意”及其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的确值得我们为之疯狂!当然,约翰·霍金斯这么说的时候,金融危机还没有到来,美元也依然坚挺。

  作为文化最敏感的神经、同时也与创意密不可分的当代艺术,自然而然被至上而下的置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潮中,尽管这其中的微妙关系与利弊还未有定论,而艺术的切入方式也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关于艺术的阐释和认知,在与文化创意的碰撞中有了重新定义,艺术的外延在这一概念下不断得以扩展,衍生出更多的呈现方式、创作逻辑、表现形态、应用媒材、传播途径、流通渠道和受众群体。

  现在,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就在这样的变迁中尝试着将他们的艺术创作从传统的二位平面和三维空间中转换出来,使之成为全新的艺术衍生品——显然杰夫·昆斯、村上隆或暴力熊的个案,提供了类似的成功经验。本次展览,三位艺术家将展示由他们作品符号转变而来的艺术玩具,同时还有七位艺术家会在平台玩具上以自己的艺术风格进行再创造。当然,这也许会引发自我复制和商品化的诟病,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或许艺术正是在这样的实验中加速了它自身的多元化,同时为艺术发展的各个环节带来新的分叉点。又或许,艺术正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为我们的各种想象提供可行的现实转化。

  依然疑虑的是,在我们懵懂打开的视野里,满天叫嚣的“文化创意”——这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将最终奔赴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实验永远是值得期待的旅程,何况,这将是一场有趣的艺术冒险。


2009.12.8.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