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中的修辞-赎罪

  • 展览时间:2014/12/06 — 2015/02/08572
  • 展览空间:谷公馆
查看更多详情

    谷公馆很荣幸宣布匡峻于台湾的首次雕塑个展《装饰中的修辞-赎罪》。展览为匡峻(UNMASK团员之一)2014年的新作,共三组作品组成:《装饰中的修辞-赎罪》、《允许为人-2》、《小燕子》。延续在UNMASK团体在雕塑作品中,对视觉语言及观念的讨论,匡峻首次的个人展出,更多的部分是着眼现代社会中的自我与时代建构的描绘。

    三组雕塑作品的媒材,无论是从过去标准化共产时代被拆迁废弃房屋拆下的铁窗、现成的木制房梁或门框,或是创作的人型铜雕,匡峻都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破坏」与「修复」的动作。《装饰中的修辞-赎罪》捡拾了老铁窗框,用铜以雕塑手法再将破碎的玻璃拼凑,或用彩绘玻璃镶;《小燕子》碳化木制化的门框与房梁后包裹紫铜,再将木碳挖出制成垂地的燕子形象;《允许为人-2》使用了古典雕塑语言的人像和台座,采用古代审美中铜包铁的工艺,在形象上、材质上、工艺技法上、展示呈现上选择古典的形式,却在身体几处位置镂空处理,让新与旧、华丽与黯淡共存。

    这份「破坏」与「修补」因为创作的名义而变得合理。对于过去的某种信仰,如同1957年的电影《护士日记》插曲《小燕子》,春天的到来与信仰,那是对于新生活新建设的热爱。而反映在匡峻作品里的小燕子是今日剩下的昨日房梁。老铁窗改成的作品,里面破碎的玻璃,如同过去孩童时看到这些标准建筑物的窗户,顺手拿石头打破,而今天再重拾旧玻璃一块块补上。「修复」出自对物的尊重,既是正视过去的任性,也是在旧有的基底上重新创造。那些过去的正当的信仰,今日剩下什么?不禁让人想到,今日我们的信仰或追求,到明日又成为什么?艺术家在作品名称后方,加了「赎罪」一词,强调创作作品的过程与动机,也是匡峻雕塑作品中最重要的内在心性。匡峻在思考中国社会变迁,现代社会观察的母题,也同时是艺术家对于雕塑的本质、自我存在的本质与情感、艺术的本质所作的诸多探问。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