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14日,“岁月工场——广州工业遗产调查成果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荔湾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广州市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广州市档案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广州紫坭热电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氏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华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与公司的大力支持。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是华南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无数工业的辉煌。在广州市文物局的指导下,我院(馆)从2016年开始启动广州工业遗产相关研究,从2018年起,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分期、分阶段对广州119处工业遗产进行调查及保护研究工作,至2023年形成《广州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报告》。本次展览正是依托这119处“工业遗产”,讲述广州工业的发展故事。展览共展出展品217件/套,从广州工业发展史、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与市民生活,以及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四个维度展开,在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记忆的碰撞中,呈现广州工业文明的发展脉络与人文内涵。
本次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广州工业发展脉络,完整勾勒出从古代(2200多 年前)到近现代广州工业发展的漫长轨迹。展品丰富多元,既有考古发掘出土的红砂岩石构件,也包含民国工业器具、新中国工业产品及 21 世纪工业遗存,涵盖工具、产品、文献等类别,直观展现了不同时期工业技术、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成为广州工业遗产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 展览创新叙事,特别设置副线,以50年代建筑工人张师傅的人生轨迹为微观切口——从顶班父职进厂到亲历“退二进三”政策,其工作生活细节与广州工业宏观进程交织,让宏大历史变得具体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