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曹卫国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5/06/27 — 2015/07/04564
  • 展览空间: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查看更多详情

  言为心声,画为心意。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和画得如何。

  杰出的艺术家自然不会受题材的束缚。题材是什么?题材不过是一个(参照)“物”。

  就艺术家来讲,其要“以物寓意”。而对于观者讲,我们要感受艺术家的作品的“格调”及其所蕴含的艺术家的“心意”和“心境”,即我说的“画为心意”。

  我想,题材的选择对于曹卫国既是偶然的,也应该是必然的。说是偶然,他应该是在某时某刻迷恋上了某个对象(某种题材);说是必然,我们可以从他所表现的题材看出其“偏好”。什么偏好呢?他对人物、山水或社会风情暂时没有兴趣,此时他对“花鸟”(花和鸟)显露出浓厚兴趣。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显现了曹卫国的“艺术基因”,他似乎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有所选择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某些东西,尽管他用的是西画的工具材料及作画方法。其作品乍看之下是“写实”的,其实是“写意”的。

  无论“鸟”,还是“花”,都是似是非是的。在我看来,曹卫国笔下的鸟”和“花”都是“变异”了的。他笔下的鸟似鸭非鸭(似鸭又似吉他),似“鹤非鹤(似鹤又似鸵鸟)。时而“俯首弄骚”、时而“孤芳自赏”、时而“呆若木鸡”,时而“冷眼旁观”……可以说,其既是“自我歌吟”,也是“自我嘲讽”,亦是“自我鞭策”。他笔下的“鸟”如妖娆之美女,又如孤寂之荒原狼。既可谓心目中的理想情人的写照,也可谓“此时”自我生存状态的写照。


2015年5月10日于成都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