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

  • 展览时间:2025/05/18 — 2025/07/3118
  • 展览空间:天津博物馆5楼2号厅
查看更多详情

中国花鸟画以自然意象承载人文精神,通过笔墨意趣与象征隐喻传递生命哲思,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构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自然观照体系。中国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经宋元文人意趣的浸润,至明清进入融合发展期。清代花鸟画承继前代传统,又因社会变革与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面貌。尤其清代后期,随着商业经济勃兴、市民文化发展及西学东渐的影响,花鸟画在技法、题材与审美意趣上均取得了相应变化和创新,昭示着传统艺术在时代巨变中迸发的蓬勃生机。


5·18国际博物馆日,天津博物馆以清代后期花鸟画为主题的原创展览“六合同春”启幕,以馆藏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89件套精品力作,系统梳理清代后期花鸟画的承古开新之路,再现花鸟画的多元嬗变与和合共生。展题“六合同春”取自展览中虚谷绘画作品自题名。“六合”本意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借指宇宙时空和世界。“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象征着万物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展览以地域流变为经,艺术革新为纬,构建“扬州余绪”“岭南新趣”“海上风华”“百花呈瑞”四大单元。试图立体呈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在技法、题材、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再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发展的“艺术生态林”,揭示中国花鸟画所承载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嘉道以降的扬州虽然经济地位急剧衰落,但缘于地区艺术发展的深厚积淀,扬州画坛在困局中仍迸发出独特生命力。以罗允绍、朱本、吴让之等为代表的画家群体,承继“扬州八怪”个性鲜明基因的同时,又在时代巨变中调整创作方式,在写意与写实间寻求平衡,展现出扬州文人画的延续与嬗变。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