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展览
策展人语
艺术家梅法钗近年的创作是从“焦炭”的物质媒介给予利用、转化和展开的。
2017年,他回到故乡照顾生病的母亲,亲情的难以割舍和内心的焦虑,间或于些许的乡愁,磐恒于他人生的特殊经过。
2021年,他家乡一座建于清代的城隍庙在一次大火中化为废墟。作为传统的民间宗教文化中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并维系社群的城隍庙瞬间变为断壁残垣,也就成为他对母亲、对故乡眷恋情结的最后挽歌。
梅法钗将浴火之后残留的焦炭、炭渣作为物质元素纳入到的他的艺术创作中,从作品形态上主要由二部分构成:一是焦炭现成品的客观与直接,简洁与质朴的细节,或加以雕饰,或将铁质的铆钉进行拼合、加固在一起的装置,营造了形态各异且相互纠缠、扭曲的样貌;二是使用焦炭的残渣延伸出绘画的“无边”抽离之中,处理成有形与无形、虚与实,遮蔽与交叠的碎片化结构,使作品产生了一种由物质画面所构成的混杂关系。直接对应和测度着历史人文生态和个人记忆的沧桑变化,也意味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性转化。
在焦炭沉淀的底色和极度干燥的语境下,超然物外地透过时光的浮尘,发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境遇,想象那些曾经的存在和现在的不可见。
也许他的艺术转化方式、过程和结果,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作品沉默中的骚动,冷峻中的热烈,无常中的永恒,还可以触摸到那些“形而上”的轮廓,并相对充分地展现在他这次个展的作品之中,仿佛他一直伫立在焦炭的碎骨之上……
冯博一
上一篇: 镜像——金陵美术馆海报展
下一篇: 分叉 : 树 / 陈恩深当代漆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