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档案—谈崔昱的审美构造
文/孙磊
1994年,诗人于坚发表了长诗《零档案》,后来又被牟森编成戏剧巡回上演,引起广泛讨论。那种神秘的写实景观让人着迷,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生隐喻,越真实越虚无,乃至成为“零”。似乎我们都在这个“零”的档案中,逃不脱,撞不碎,抹不掉。进一步引申进去就会发现,这是我们灵魂的档案,所有的迷都在生长、拔节、绽放……。
作为90后的崔昱显然不曾经历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结构的生活,却从另一个角度深化或转化了它的隐喻,从她的时代——那个以数字信息、AI、生物基因等技术倍速发展的元宇宙场域中——获得了新的回应与显现,一种新的“万物有灵”的形式,建立起她们一代新的“灵档案”。
“灵”在东西方语境中都充满不可思议的神性气息,东方注重其“心性”、“灵明”的精修与呼吸;西方更强调“灵感”与“神谕”的召唤与流转。今天,面对无尽的“身体技术”与“生命技术”的疾速迭代,“灵”的力量就更加复杂和深入。崔昱试图在今天这样多元庞杂的景观中找到她能够直观的一面,找到通“灵”之路,用她单纯、清净、自然、轻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灵档案”。
上一篇: 她茂盛起来——余幼幼绘画作品展
下一篇: 单慧乾:我们的时光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