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流变”是一种能量的驱动产物,在艺术领域,则是艺术家不断进行自我艺术走向牵引的方法与武器,而众多艺术家的多次流变行为也构成了艺术史的组成部分。
概括而言,小到一个艺术家个案,大至一部艺术史的发生,都可视为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运动性视觉显现,而这种运动也正是艺术主体思想流变的结果,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艺术创作主体来讲,对创作范式的突破需要打破自我迷恋,寻求思想更新,以此进行再次的探索性创作与书写。
此回参展的两位艺术家张显飞和戴湘文的艺术实践也恰实了这样一种流变,他们且均转向了对东方书写的探讨。作为从贵州走出来的艺术家,张显飞用20余年的时间在进行着自我的艺术表达与坚守,从10多年前的写实与具象油画到近几年的综合材料书写,长期践行着内心的艺术使命。对原有作品的改变也离不开显飞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探索,特别是博士阶段的阅读与研究,在深入研究明清美术的基础上,结合对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期艺术创作经验,山川、河流、房屋、村舍等自然与人类景象被显飞通过似于山水的方式构筑起一方意抽之境。
与张显飞的构筑性书写创作不同,戴湘文则是将山水景观进行了熟悉之外的图像书写——《山外山计划系列》,在创作中湘文吸收了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线描技法,同时结合油画的色彩层次、材质感以及油性笔的线条表现力,以此完成基于传统山水之外的当代山水艺术图谱。对于艺术的破立之道,湘文也是极为明晰的,在艺术作品中注入撕裂与破坏之力,以此揉合东西方的诸多艺术元素,也是他用这8年时间完成《山外山计划系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原志阳
2025.2.13
上一篇: 80后,从这里出发——八零油画学社作品展
下一篇: 「贰 肆」杨雪凝个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