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6月5日下午4时,“超空间——孙晓晨雕塑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千年时间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孙晓晨自去年在全国美展获奖提名后创作的近30件雕塑作品。本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张思永策展,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高岭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吕品昌主任,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高岭博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赵力副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彭峰教授提供学术共同出席解读孙晓晨的艺术。
出席当日开幕式的嘉宾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邵鸿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许再华少将,中国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朱晓东博士,中国军事博物馆杨谷昌教授,著名画家丁观加先生,中国艺术报朱虹子副社长,文化部青联李连新副秘书长,刘华彬副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艺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姜瀛先生等200余人,媒体近30家。开幕式由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高岭博士主持。
孙晓晨雕塑作品的两个系列——“咔嚓”与“超空间”,分别代表艺术语言表达的“超写实”与“超现实”。孙晓晨的《咔嚓》系列,以照相机为题材,引发了人们对看与被看的思考,记录与被记录的思考。照相机是用来记录的,它可以记录所有事物,惟独不能记录自身。对记录的记录,对观看的观看,构成了孙晓晨《咔嚓》系列的内省气质。如果考虑到孙晓晨的旧式照相机是用传统的陶瓷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反观就不仅由当代观念艺术返回到机械复制时代的展示艺术,而且进一步回溯到手工制作时代的膜拜艺术。陶瓷不再是某种特定的材质,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艺,而是被有意识转化之后的当代性创见及其阐述方式。在“超空间”的系列中,艺术家既有意识地回避了诸如“卡通”、“绘本”的流风时习,同时更关注到了“超空间”性的概念。某些造型奇特,看似荒诞陆离,然而又合乎逻辑。孙晓晨的作品从个人的经历出发,将短暂生命中的记忆和想象凝固化和历史语境化,从而在具体的视觉艺术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这是艺术能够形成价值和历史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