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在人类精神与社会意识的交织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精神空间的属性,一直是艺术家翳白艺术探索的重要主题。本次展览以“信与疑的平衡”为核心,延续了艺术家对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之间多维度关系的长期研究与表达尝试。在这一过程中,翳白以个体作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形式探索视觉空间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多重联结,尤其关注个人与日常社会叙事、语言文学、音乐空间以及宗教与信仰的冲突。这种探索试图解答:个体的独立性与主体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普遍性之间,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维度建立新的生命关系?这种新的关系是否能够摆脱理性的框架,而进入一种由象征和想象构建的精神空间?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启示,表明艺术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共同精神世界的回响。而克尔凯郭尔和卡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则揭示了信仰与怀疑之间的微妙平衡:怀疑是信仰的对立面,却也是通往信仰的必要路径。正如《圣经·使徒行传》中所言:“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翳白认为,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它并不直接传递答案,而是通过感官与符号的引导,将观者引入一个“看得见却不晓得,听得见却不明白”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个体的吸收与虚拟维度的构建彼此交织,如同生命的“呼吸”,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场域。这种场域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也是对未知维度的感性触及。
在创作中,翳白尝试利用磁场、空间维度、语言符号、音乐以及信仰等元素,打破原有的生命属性,再重新构造一种新的生命关系。这种关系始终处于纠缠与矛盾之中,既相信一切,又怀疑一切。这种悖论状态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信仰的高度永远与不信齐平。”这种对立的动态平衡构成了生命的张力,而艺术则成为承载这种张力的重要载体。卡尔·巴特曾用“拍摄飞鸟”的比喻描述信仰的流动性:你无法抓住信仰的真实本质,只能捕捉到它的瞬间影像。同样,翳白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关注的不是确定性,而是通过形式与象征表达出个体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之间复杂的存在状态。
在“信与疑的平衡”中,翳白的作品邀请观者参与一种超越逻辑与理性的体验。在时间、空间与个体的多维交互中,艺术成为探讨对立与统一、信仰与怀疑、感知与未知的重要媒介。翳白尝试通过这一展览,在敏感吸收与自由表达中,共同寻找一个兼具虚构与真实、象征与具象的精神维度,并在其中感知人类与世界的深层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