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人世间,您对这个带有哲学意味主题如何理解?
鲍: “人世间”这个主题源自于我对活着的感受和关于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喜悦、痛苦、离别、成长和觉醒。比如与展览同名的作品《人世间》,画面中的色彩既有繁花似锦的绚烂,也有重色带来的沉郁之感,是多样且复杂的。
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从“参与者”进入到“观察者”的角度再重新理解生命。这个主题与我最近的创作状态密切相关。我依然在不断地体验和感受人生,而这些经历不断滋养着我的艺术创作。
蓝:从《世间最美的情郎》到《重返伊甸园》再到《人世间》,我们从画面感到了更多的轻快与笃定,是什么推动了这些状态的变化?
鲍:《世间最美的情郎》是描绘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重返伊甸园》是一次回望整理内心思绪的过程,它更具自省意味;《人世间》则是重返被重新认知过的现实世界,是一种爱与情的再次回归。这三种生活的状态本是一体的三个阶段,也是传承,艺术动人之处包含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传承和记忆。
当回望和整理的时候,我成为了我人生剧场的观众。从近一年讲,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都有一种第三者观看的感觉,人世间中的一声呐喊或叹息,当下的瞬间不可复制也再不回来,所以我想用它作为展览的名称总结表达自己的心声。
蓝:您认为舒适、自洽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
鲍:舒适与自洽的生命状态我还在体验中,可能没有终极答案或者答案就在体验之中。不要太关注痛苦或者快乐,因为它们下一秒钟都会消失。对抗就会痛苦,接受它们像风一样刮来飘去。
从观看作品的状态来看,如果感受到它是很舒适的,那它的舒适可能是从极度不舒适中转化而来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有些事我们真的无法把控,那就控制自己吧。我仍在学习这项生存技能。
蓝: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作品的色彩运用相较以往有些不同,您可以和我们描述一下这种变化吗?
鲍:我的作品在材料和色彩运用上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可能并不算非常显著。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像是一个剧情的发展。就像观看一场大戏,它一定会有一个剧本:有开始,有转折,有矛盾,也有结尾。我的创作变化也遵循着这样的节奏,一步步推进。认知的变化会带来笔触的变化,还有新的表达与新的语言。
蓝: 刀的痕迹一直存在您的作品中,您认为刀痕在您的艺术语言里代表了什么?
鲍: 刀痕对我来说始终是一种非常纯粹的符号。它约等于人生中的第一口食物,承载着我最初的艺术记忆与情感寄托。比如说我在纽约时可以很长时间都不吃中餐,可只要我生病,就会想喝粥和吃包子。我们身体里永远会记着我们人生最开始获得的东西,和这个时间段的青春记忆有关系。所以木刻是我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一切的记忆,是我艺术的第一口养料。
蓝:您的作品中独特的隽永与时间痕迹,让时间、空间甚至东西方的文化隔阂感消融,您是如何做到的?
鲍: 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两种文化在思想里发生冲突,那就说明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关键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当作品完成后,最理想的效果是,具有强烈西方文化感知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西方元素,而具有浓厚东方情感的人也可以找到解读的途径。隔阂无法消融,只能共存。最终,作品会带我们抵达“圆通”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