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林曦是个十分有趣的人,对一切有趣悠闲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些从她的不少画作里都能直接感受到,比如有幅名字叫《放青松》的作品就很能体会她细微的趣味和幽默用意——画面上两个可爱的童子拿着主人的盆景收藏在摆弄,像是在做整理花园的工作,又像是在跟盆景玩耍嬉戏。林曦借由这个可爱有趣的画面想表达的意象是:人们时时刻刻要拿起放下,在拿起放下当中,找到自己轻松的心情。
在家庭的熏陶下,林曦五岁开始学习书法和国画,书画兼善,诗文修身,传统的种子早早地种下。她临摹的第一张画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神童和才女的美誉纷至沓来。但其实这背后,是无数次的临摹和书写练就的扎实童子功夫。林曦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有恒心的人,但写书法这件事她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还在每日坚持,如同修行。对她而言,无论情绪怎样跌宕起伏,只要摊开一张纸,认认真真地写字,只要写一行,整个世界就能安静下来。她特别喜欢每天写字的那一刻,没有任何人和事打扰,那是难得的她跟自己和古代圣贤对话的时刻,外在已不会打扰。可是,她又深知书法的熟稔不可能一日而就,所有的轻盈自在,背后其实无不是经年累月的功夫。所以,林曦常说:书法是一门功夫,功夫的一个特征便是“非岁月不可”。书法对于林曦来说,就是一门功夫。人生这趟旅程中,功夫是远远大于技巧的。慢慢把心手相应这门功夫练好,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的人生也会就此顺利许多。
三十多年的精进磨练,日积月累的思考与探索,林曦的书法造诣已渐入自在之境,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方面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作为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艺术家,她除了自己艺术的精修,还身体力行地仔细研究了中国书法的庞杂历史,总结出一套相当完整的关于书法学习教育的自己的理论体系,让很多人通过林曦的书法训练课程提高了个人的认知和修为,获益匪浅。相对那些关于书法艺术的宏大叙事和形而上的空洞论述,林曦关于书法的态度则是:学习书法不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字比别人写得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地与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习得修养、风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贵的是学会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世界里难得的抽象之美。
作为一个艺术家,林曦对于国画创作的个人探索是非常有特点甚至是有独到贡献的。她为了这次的大展创作了很多全新的画作,请大家注意她在题材选择、写意表达、晕染及留白方面的处理方法,很多都是她自己的特点。比如,处理人物眼神和动物皮毛的超级细密灵巧的技巧。题材方面,林曦关注的似乎永远是身边的那些小物件,没有大山水大写意。她画了很多花卉和文房器物,都是她最喜欢的也是日常相伴的东西,笔山、佛手、书本、香炉。还画了很多小朋友,画他们的桃子脸,以及或专注或茫然的表情,她太喜欢他们了,眼睛很容易捕捉到他们。她还画过一套扑克牌,致敬她喜欢的明代画家陈洪绶。他画在牌上的是水浒人物,而林曦画的都是小小的东西,太湖石、麒麟、小鸟、祥云……作家安妮宝贝描述林曦的时候说:她画画、写字,如同看那抹蓝色,安静,敏感,有柔软情意和清朗的心绪。这些特质,渗入在那些花朵和儿童的色彩里面,也流动在随手写下的句子里——每年就这么一个月可以画芍药、牡丹,珍惜珍惜——有这样的心,看着世间,才是事事皆好的吧。江山
甲辰年甲戌月丁卯日
于旧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