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汪钰林作品回顾展

  • 展览时间:2025/01/01 — 2025/01/10297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前言

学源不随流


今年,汪钰林老师九十大寿了,他一生淡泊名利,低调做画,热情助人,研学中国传统易学。作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初的第一届毕业生,他想回母校办一个汇报展,其实也是他一生第一次的个展和回顾展,得到了院领导的一致称赞,绘画系的热情承办和悦阳空间的无偿资助,汪钰林老师笑了,他从自己诸多作品中,拣选了150多幅,大大、小小、从学生时期的作品,到后期在巴黎艺术城研修过程中的创作,汇集了他一生对艺术的忠诚、热恋和践行。

汪老师一九五六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壁画专业,曾亲身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张光宇、庞薰琹、张仃、祝大年、郑可、周令钊、张振仕等先生们的教导。因此,汪老师的画展牵动着对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脉的回望,早在1958年张光宇先生就提出应该办一份“装饰”杂志,弘扬装饰艺术,阐述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思想,汪钰林老师是亲历者,他明白“装饰之道”是我院的审美旗帜,“装饰”是他艺术生命的归宿,他一生牢记老师们对他的教导,他说:“我们是张光宇先生的学生,但能真正学到他艺术的精髓,并成为影响世界的“种子”,是很难的。”
汪钰林老师努力了,早在学生时期,他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接到过一项国家级的大壁画,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的《西藏新生》,这在现在也是很难的事情,这种壁画创作要经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批和专家们把关,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他近70年前《西藏新生》的壁画稿,这种平面装饰性风格,自然源自张光宇先生的艺术影响,人物归纳的具体生动,画面结构宏大有致,众多人在拉萨城下,青山、碧水、绿地上,围绕毛主席画像载歌载舞,献哈达,庆丰收,军民一家喜气洋洋,彩旗飘飘,一片春光明媚的景象,我想汪老师一定很怀念这幅壁画的创作过程。目前这幅作品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和装饰艺术在汪钰林心中的践行,简洁,单纯,充满汪钰林老师青春年月的艺术激情和理想。
据汪老师回忆,这幅作品创作过程中,张光宇先生曾嘱咐:“多研究西藏寺院壁画”。为此他深入西藏,一方面临摹,一方面写生,展出的部分早期写生作品,均是他面对藏族人民的描述,质朴,精道,可以看出他学生时期的写实基本功很强。1962年这些写生入选了新中国第一本《西藏写生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代表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灿烂前景。
汪钰林老师的这个回顾展、汇报展,必将引起我院师生对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好奇和追忆,从塞纳河到光华路,从光华路到清华大学,母校文化精神的传承、开拓、演变,总是从源头面向永恒,走向未来。201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特邀汪钰林老师写下了《沉底的珍宝永远是珍贵的》回忆录,文中记述了他对张光宇先生的永久怀念。其中“学源不随流”成为了这位90岁老学长对老师怀念的名句,也包括他对我们后辈的希望,“学源不随流”永远是我院装饰艺术审美的本色,它也成为汪钰林老师艺术的底色。因此,汪老师把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五年和这个展览称为“难忘的岁月”,我非常理解。


刘巨德

2024年12月23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