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籍蕴含先贤哲思与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宋刻本是古籍善本之典范,以其校勘精审、刻印考究为后世推崇,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推动古籍活化,做好大众化传播推广,“累世重光——宋刻本数据可视化研究展”通过数据驱动生成并导出新的研究参数,从而以全新的大数据视角探寻宋刻本的美学价值及科技变迁的时代意义,以科技手段观察宋版书艺术之美。
本次展品主要有宋版书图片、文献研究、信息可视化图表、书版、印刷工具等,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版刻典范”,通过宋版书群像和历史沿革勾勒出宋刻本的整体风貌;第二板块为“活水源头”,以大数据视角呈现宋刻本的版式之美、文人流动、刻书技艺流变与文明互鉴等;第三板块为“芸香余韵”,以雕版印刷影像与实物展示印本书的制作工序,直观领略书籍文明;第四板块为“链汇古今”,通过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部分获奖作品,展示开放数据的应用价值。
展览基于2009年“横排与直排——比较研究汉字古籍版面与拉丁字版式编年史展”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团队完成大数据基础上的宋版书课题研究,其中图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提供,实物展品由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提供。
展览从大数据、全数据概念的视角分为两条展线。第一展线围绕“版刻典范”“芸香余韵”两个主题,展示宋刻本地域分布等,通过探讨尺度与形制的关系,从度量的版式分析到大数据计量单位的信息化研究,呈现计数单位演变下的宋刻本版面风貌和印刷术的实物。第二展线从数据观察角度,梳理宋刻本演变的外缘条件与内在理路,通过对宋版书图版、开本、版式、字体、用纸、递藏、科举制度、刻书家等层面展开全方位、多媒介的信息可视化分析,在资源与媒介、内容与技术之间探寻宋刻本的视觉资源,调动公众立体化观展体验,感知宋韵文脉的源流与传承,以宋刻本累世之盛德,彰显书籍艺术之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