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和鸣——中国书法与古琴艺术展演

  • 展览时间:2024/12/17 — 2025/01/10302
  • 展览空间:南通现代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字里行间有清音

为“琴书和鸣——中国书法与古琴艺术展演”而作


文/谢海


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创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最好的时期——书法事业不仅花繁叶茂,硕果累累,书法学人笔下的美学理论和所创造的实践成果也令人振奋鼓舞。与此同时,古琴艺术近些年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展开和生发,像演奏、旧谱整理、制琴队伍不断地壮大,古琴流派重新认识和崛起,由浅至深的古琴著述多不胜数,酷似多年前书法艺术大繁荣的“前夜”。

字里行间有清音,并非我的创见。沈尹默就曾别出新意地说:中国书法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比沈尹默更早的孙过庭《书谱》也提到“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再比如,书法强调的“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如果换成古琴艺术的外壳,通不通?通的。《礼记•乐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换成书法“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通不通?也是通的。

醉心瑶琴,余音绕梁;寄情翰墨,点画翩跹。此次展览以“琴书和鸣”为题,旨在勾画古琴、书法艺术在具体的文化形式上潜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共同的文化源头,展示当代有影响力的古琴、书法艺术家们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我想,通过曼妙绝美的琴声与纵横恣肆的笔墨,感悟艺术家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一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看来,古琴和书法创作都要收视反听,心无旁骛,都要静坐案前,胸有成竹,然后抚琴、开笔,都要人琴(书)合一,吟哦喟叹生命。所以,陈斌学长与我聊起做一个书法与古琴的展演时,一拍即合。

此次展演不仅是对中国古琴、书法艺术成果的一次定向审视,是对自古以来“琴、棋、书、画”交融共生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对跨学科背景之下的艺术发展更多可能的深切期许。


2024年12月16日于杭州西风堂

(谢海,文化学者、中国画学会理事、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