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画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华夏文明的物质载体,又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古人认为书画同源、书画异名同体,比如在六种汉字造字法中,“象形”本就是画图。书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与陶器上的图案,至秦汉逐渐形成体系、魏晋南北朝初步趋向成熟,隋唐则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书法与绘画也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审美体系,各有其发展历史。
近代以来,由于战乱频繁,国家积贫积弱,几经浩劫。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文物被一抢而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抗战时期,一万九千余箱故宫文物以“文物南迁”的方式得以保存,但其中三千多箱文物随国民党运抵台湾,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1世纪,国人开始有机会借助互联网和数字科技接触到这批流落在海外他乡的珍贵古代书画文物。本次展览正得益于此,从海外及台湾地区十余家博物馆,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等所藏古代书画的高清数字图像中,挑选百余件精品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数字技术,以博物馆书画文物复制标准进行加以仿制,确保在广大观众面前展现作品原有的神韵。
本次展览致力打造一个具有学术引领的学校美育平台:数字再生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提高其展示传播水平,不仅能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活化利用,而且能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灵魂”传承永续。特别是这批海外及台湾地区书画珍品可以唤醒国民触摸历史温度,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重现中华文化璀璨光彩。
本次展览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参展作品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文博研究专家组成的策展团队精选并监督制作,分“绘画”与“书法”两部分展出。我们希冀通过展览,为观众梳理古代绘画与古代书法的发展脉络、讲述中国艺术的故事,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旨趣。同时,也冀望观众铭记国宝流失海外,为时代之殇、国家之痛!只有振兴中华,才能更好地守护文物、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