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吴争真是一个恬静聪慧的学生,她进入中国画专业方向学习不到三年,已获得第十二届上海美术大展最高奖白玉兰美术奖,这份成果与她在山水画上勤奋执着的追求密不可分。
在即将进行本科毕业创作之前,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来梳理自己的山水画研习历程,并为之后的学习理清思路。此次展览包括二部分作品:一部分是她对传统的研习,从其临摹的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中可以看到她对经典名作中笔墨、意境的体悟;另一部分是她的创作实践,也是展览的重点,作品尺幅较大,画面饱满,造型丰富,笔墨和谐,表现内容涉及城市建筑和山川乡野,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对山水画各种表现手法的涉猎和尝试。
真山真水,从字面意义来看,是指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而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理念的“真”则具有更为丰厚的内涵。唐代末年的荆浩在其著作《笔法记》中采用与山中智叟的对话方式来阐述画理,强调了他对“何以为画”的思考:“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执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念反映了晚唐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真”体现了物象所具有的独立生命,也体现了物象之“理”;故荆浩总结道:“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作为中国绘画的艺术理念,所谓“真”就是不局限于视觉上的逼真和形貌的相似,而要寻“理”求“真”;所谓“理”是生成天地万物最终极、最本原的实在,它内化于天地万物之中,并规定着天地万物的各自形态。而“真”则把物象之理外化为物象的精神气质。因此,吴争真提出用“真山真水”为题作展览的想法,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既表明了展览主题、阐释了画理,又暗合了争真的名字。当然我更希望争真能保持“守其神,专其一”的心境,这样才能“凝神遐想而与物冥通”,达到与“真”融合的境地,创作出夺物象之真的妙作。
希望她能一直秉持着对山水画的真心,相信凭着她的勤奋和执着,未来一定可期。
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