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物象的统一,达到情景交融,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岭南画派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在艺术理念上宣扬“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创作理念,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写生,是与自然的深情对话,造化自然继而因心造境。林再圆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正是其云游山川、写生造境的心曲。
林再圆先生祖籍为中山市安堂村,加拿大华人,岭南画派画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拜岭南画派林介如(高剑父及高奇峰的学生)为师,成为1972年唯一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中山人,师从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刘济荣、陈章绩等著名教授。尽管其毕业后经历多次岗位变动,后来辞职经商再移民加拿大,人生阅历丰富,然而始终笔耕不辍,用丹青书写着故乡及异域的无限风光,正如其所言:“览群峰其莽莽,惊千寻之飞瀑,观泉落而云起,听松涛于翠岭,叹古木其凌云,怜醉秋之丹枫,惜冰川之雪乡。”林再圆先生擅绘山川之烟岚景象,因情因景而运用不同的笔墨,心悟自然,穷尽四时之变,为山川写真,终得“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般的艺术意境。五代后梁·荆浩在《笔法记》中云:“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从林再圆先生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技法不难看出,这既是对传统笔墨的坚守,更是对岭南画派艺术风格的延承与发展,从而形成质朴自然的绘画风格。
山水有清音,寸心念家园。在中山市博物馆成立之初就工作于此的林再圆先生,此次携精品力作回到家乡,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并在此办展,这是一场回家的展览,意义非凡。这里也建有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是华侨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艺术交流,以画抒情,守护“共同的根”,传承“共同的魂”;以画为媒,增进中山海外华人华侨对家乡的桑梓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