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秾芳,关于我的绘画
文/王劲之
關於創作,像是我和自己的對話,是我生活的寫照,回想起拿起筆的第一次是那麼的稚嫩,驅動我的不是任何理由,僅僅是發自內心的衝動。
藝術創作就像是一片蔚藍深海,我在其中不斷探索,尋找自己的道路,不斷的嘗試,不斷尋找自己喜歡的創作樣貌,我特別喜歡自然和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我在創作中大量出現花卉的原因,花卉無聲卻默默點綴著我們的環境,我喜歡去紀錄生活中的平凡,一花一木都是我駐足的理由,我常常被說是水瓶座的典型,天馬行空並在特殊的點上觀察,會看著閃耀的滿月發呆,仔細端詳一朵我沒有見過的花,我想那些都是我創作的養分。
岩彩在這個時代仍被大家追捧和探討,,我也是為它沉迷,在面對岩彩的時候,他像是有一股牽引的能力,在千年前古代人砸碎礦石將其塗抹而繪製出圖案的那種原始的動能,好像還流淌雪山,看了大西洋的海,在一望無盡的視野中,特別感覺自己的渺小,我能記錄下的只能是那些很美好的瞬間,我想帶給觀者的也是四季生活中的短暫煙火,希望將這份小小的美傳達給大家。
岩彩是一個很有趣的媒材,其實它已經流傳了千年在我的血液之中驅動著我。
礦物色粉在手中與膠液揉合的手感,層層堆疊的結晶顆粒,那樣的讓人心醉神迷,它讓我在這個時代放慢了腳步,享受創作的心流。
像是在與這快節奏時代的一種對抗,只要開始落筆,我便感覺時間為我而環繞。
這個時代的節奏太快,快到我們無法好好記下一段話,一副面孔,一刻光影,甚至是一幅畫的細節。
我的作品裡常常會借鑑古典的事物、物件、画作、詩詞。
林深時見鹿這件作品就是,出自唐代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句為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詩句中描寫,林間深處偶遇鹿影,溪邊靜謐無聲之景象,簡單的展現出大自然的寧靜與神秘。
梅花鹿作為台灣的代表動物之一,也象徵自己的縮影,在繁忙的都市節奏之中,心中渴望著與自然貼近及嚮往的靜謐時光。
貓咪系列的作品也是對應宋代文人畫中也常常出現養貓的古畫,如台北故宮收藏的「富貴花狸」, 描繪牡丹花叢下,以石鈴繫縛了一隻打上紅色領結的貓,具有富貴及長壽(「貓」諧音「耄」)的象徵, 畫中盛開的花和狹長的貓眼,判斷為正午時刻,反映宋畫觀察細膩、精準的特質。這樣與世間萬物的細緻作品讓人感動,而我們現代的創作以西方的寫實技巧及日本画中岩彩的礦物直接堆疊的技巧去體現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三重技巧的疊加也呼應我們從古至今的東方美學。可以見得我們與古人之間的聯繫緊密相連。
翼馬的作品,是來自是敦煌壁画中四大瑞兽之一。
《山海经》记载: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翼马”寓意成功与祥瑞,象征着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敦煌壁画中的翼马常见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驾着祥云遨游于天空之中,看起来纯洁高贵、威武无畏。敦煌石窟的动物画多是以佛教内容为主,倡导人与动物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相处的关系。
我以西魏时期的敦煌249号洞窟中的驛馬形象再創作,其形象既有中国本土原始图腾崇拜的元素,也有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波斯有翼神兽形象的显著影响,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我想透過我們現代的語言去重新傳達一些傳統的文化,以一個更輕鬆的感覺去展示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