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心笛&沈婷 艺术家自述
在大自然中,存在某种“无意识形成”——一种看似随机却被更高层次规则所主导的生成。而我们的创作试图捕捉那些意识之外却自有规律的力量。
近年来,我们发现艾伦图灵在1952年提出的反应扩散方程,与中国的“阴阳”哲学完美呼应。该方程揭示了复杂自然形态如何通过两个基本元素的简单扩散与反应生成。这两个元素一方抑制,另一方推动生长,并且彼此相互转换,这与阴阳相互依存、转化的动态平衡概念不谋而合。动物的斑纹、珊瑚的分支结构、沙丘的沟壑、河流的曲线,甚至指纹的螺旋形态等自然现象都可以由此模型进行模拟解释。于是,我们在计算机中用该方程进行图像的生长创作,再以陶瓷材料创造实体。这种自然与技术的深度对话,并非在复制自然,而是在理解自然背后的运作机制,并试图重新创造。
在这此展览的陶盘作品中,我们利用图灵方程生成图像,再通过泥土镶嵌、柴烧来表现自然力量。这是对自然的数学转译,更是一种对‘自然神性’的探寻。这些图像在火焰和灰烬的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痕迹,与古代人类用图腾表达自然崇拜的精神相契——他们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感知,而我们今天通过数学模型在“意识之外”试图重现大自然的生命力。展览的陶瓷绘画作品则通过釉料在高温下的反应,呈现出流动与碰撞的动态美感。釉料的自然扩散和自发融合,仿佛在诠释反应扩散模型中的“抑制与生长”过程。
尽管我们的数控绘釉技术赋予了绘制的精确性,但在窑炉中,这一切都交由自然完成,算法与材料共同主导着创作过程。由此,“意识之外”的偶然与必然共同作用,让每件作品如同自然界的物质,在热能中完成了自我演化。
上一篇: “共话发展,共享未来”建筑环境艺术系校友企业作品展
下一篇: 再遇巴桑——韩书力进藏五十年写生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