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陵草堂”画友中国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10/24 — 2024/11/24266
  • 展览空间:寿县文化馆(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 言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古迹寻绎--“淝陵草堂”画友中国画作品展在此如期而至,作为“淝陵草堂”主人的我,此时此际心情十分激动。  

一生痴绝处,惟在翰墨中。于我而言,痴迷书画,无人指引,全为自觉,乃是一种缘,缘于我对千年古都家乡的深深热爱,这钟灵毓秀的八公山,汤汤不息的淮河水,明静如镜的瓦埠湖,春华秋实的江淮沃野,无不浸润着我幼小的心灵。孩提时就用黄泥巴对着物像乱捏,用树枝在地上对着小人书瞎涂乱画,进了学校出墙报,画漫画,后来参军、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画缘。

时光如梭,不觉砚田笔耕已数十载,有过进步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沮丧,这些使我渐渐地淡漠了那些“阳春白雪”,而浓情于“下里巴人”,去大自然中寻觅绘画的灵魂,去钟情于生机勃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家山家水。多少年来,创作了许多描绘家乡秀美景观的山水画作品。如《八公仙境》、《瓦埠湖上》、《紫金山下》、《寿阳八景》等等…这些作品有的入展了国家、省、市各级美展并有获奖;有的被各类报刊发表或专题介绍,如《书画苑》、《名家名作》等;有的被大型书画典籍收录,如《世界华人艺术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文化部市场司2000年)等;有的结集出版了个人画集,如《程耀伦山水画选》(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年)、《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丛书—程耀伦山水画》(中国民族美术出版社2008年)等。

曾记得,很久以前的某一天,画室来了一位“诗词”朋友,品茶当中半开玩笑地说,你画画的时间这么久了,怎么画室连个斋号都没有呢!?我给你起两个你看可好,一个是“有邻斋”,取孔子语“德不孤,必有邻”,你人好,这个符合你,一个是“淝陵草堂”,居淝陵山下,虽不居茅草屋,但日子、境况如居茅屋之布衣者,故曰“草堂”。我自觉得自己的品行没有他说的那么好,还是草堂更贴切自己,就让“有邻斋”退去,即取“淝陵草堂”为自己画室的斋号,一直延用至今,略知于淮河之畔,八公山麓。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丹青书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情有独钟,已经成为了人们修心养德,静化心灵,陶冶性情,充实生活的一种精神需求。墨香诱人,“淝陵草堂”总是雅集着一众钟情于翰墨雅趣的良师益友、志趣同学,他(她)们中间有作家、书家朋友的交流、指点,有事业职员,不顾繁忙工作的辛劳,总能在工作之余,捡起零碎的闲暇时间,也有退职修养者,为了丰富自己退休生活,把空余的时间全用了起来,大家共同怀着对“古人心迹”的虔诚,轻叩寿春坤灵的脉脉情愫,师古人,师造化,一起临习古人的经典墨迹,感悟古人的尚艺心境,足踏着郢乡大地,吮吸着楚山淮水的滋养,尽情领略家乡风物的自然风光,创作了大量描绘家乡人文景观,讴歌楚人勤劳敬业的进取精神,表现新时代家乡新风貌的精品力作。

今天,我们“淝陵草堂”的部分画友们集聚一堂,不揣粗陋,将部分作品呈现在这里,请乡亲们欣赏!同道们指教!

这些作品,既有曾在省、市、县参展过的旧作,也有近年来创作的新作。有些作品虽然还很稚嫩,还很不够成熟,还需要努力提高,但每一幅作品都无不折射出作者对传统笔墨的学习、继承的努力,对家乡山水风物的真挚情怀,对古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讴歌。

愿我们“淝陵草堂”的画友们:初心不改!艺术常青!

“淝陵草堂”主人程耀伦

2024.10.30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