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艺术与“环上大”青年艺术家们

  • 展览时间:2024/10/31 — 2025/01/10297
  • 展览空间:宝山社区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坐落在祁连公园的宝山社区美术馆,自2024年3月30日开馆以来,举办了“有社区就有艺术”和“野趣生活”展,同时举办了各种讲座和艺术家工作坊,通过持续的艺术项目推进了“环上大”艺术社区形态。作为“青年艺术家共建艺术社区计划”的继续,本次展览转向以“环上大”为区域的青年艺术家们为主体的作品展来突现这一片区的艺术生态和社会美育的潜在力量,并且通过这个展览再次讨论社区美术馆与艺术社区的关系及其“环上大”青年艺术家们在“共建艺术”实践过程的各种可能性。


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既有参与社区实践而获得的个人创作并贡献于艺术社区,如上海美术学院教师李戈晔的参展作品,本就是为了乳山五村的大自然保护植物与艺术体验合一的“艺术生境”项目中选取的两种原生植物而创作的彩墨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欧阳倩依的《秋实》四幅组画主题来源于东园四村的居民自制花箱和住房墙根空间地种植蔬菜送老年居民而创作。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自由艺术家周莉直接以在乳山五村五村的墙绘活动现场作为作品,因为那是《少年日报》在六一儿童节上的特别活动,五十多位小记者在艺术家和居民的协助下,与周莉一起完全了四面从大自然保护植物中选取出来的图像,这些图像由周莉创作,参与者一起涂色。


唐小雪和王嘉逸是2024年春节前。在梅园三村梅三少儿美术馆举办的上海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展中的两位,就是那次展览期间,这两位艺术家分别为梅园小学的学生做了一次工作坊。


自2018年创建社区枢纽站开始,自由艺术家柴文涛和插画师李梦就是“边跑边艺术”小组成员,柴文涛从参与了2018年在罗泾镇的艺术乡建、洋泾街道社区学校的图像与形式社区展及其亲子工作坊和社区商业体满天星艺术项目。到最近的艺术社区点,如徐汇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命空间、乳山五村艺术生境、凉城艺术社区和东明艺术社区的创意都有柴文涛的策划。工作于中华艺术宫的李梦本身就是一位插画师,她的作品还活跃于宝山众文空间、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命空间”中。上海大学博物馆于群在2021年开始直接参与推动了星梦停车棚、市新小区艺术电梯的总体项目,还在梅园三村、门卫美术馆、小巷美术馆贡献着视觉设计,最近其作品《皮影》入驻东明路街道金谊河畔居民区剧场美术馆,本次展览是他的另一件自由创作的作品。


如唐小雪和王嘉逸在梅园三村的举办了亲子艺术工作坊那样,陈静也参加了梅园三村的上海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展,她的工作坊因为有了宝山社区美术馆而回到了“环上大”,并在3月30日的宝山社区美术馆开馆展时做了一次工作坊。


本次展览还有一个特别项目就是与上海市民办锦秋学校互动以作为宝山社区美术馆首次与“环上大”所在学校的馆校合作。锦秋学校的美术教师冯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公共艺术专业,她将创作融入到其美术创新教学之中,参与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艺术·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次展出的作品就是冯昕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共创实践,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材改革的有益尝试并作为学校美术教学延伸到了美术馆。


“青年艺术家共建艺术社区计划”标志出于上海美术学院教师赵蕾之手,本次展览海报视觉还是继续用了赵蕾在梅园三村上海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展的设计,以突出项目总体视觉的连贯性。


生活在“环上大”的青年艺术家们早已成为外区“艺术社区导师源”,本次参展的11位青年艺术家不仅有他们自己的作品,同时还包括这些年来在艺术社区中生长出来的社会文献内容,而通过本次展览其实也呈现了“环上大”青年艺术家们将转回到自己的生活现场的可能性,环上大艺术社区正在通过宝山社区美术馆的中枢而逐步形成,并以此为背景继续其青年艺术家“共建艺术”工作坊及其成果展。


文 | 王南溟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