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光一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湾陶艺经典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10/18 — 2024/12/18286
  • 展览空间:佛山市东鹏明善陶瓷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时代印记 陶塑精华

--时代之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湾陶艺经典作品展

刘孟涵


“时代之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湾陶艺经典作品展”的年代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1976年文革结束。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特定历史时期,强调突出政治,这个时期石湾陶艺的特点,首先在于紧跟形势,坚持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大力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和工农兵英雄形象。1965年刘泽棉创作的《力量的源泉》,反映了全国"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廖洪标的《白求恩》塑造了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配合了"老三篇"的学习运动。

文化大学命初期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影响下,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一片凋零,石湾陶艺家却从八个样板戏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找到突破口,陶艺创作逐渐恢复了生机。1975年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石湾美术陶瓷展览",受到中央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刘泽棉的《大庆人》,梅文鼎的《大寨人》,庄稼的《试针》、《风雪巡逻》、《马背学校》,廖洪标的《越学心越亮》,潘鹤的《渔工装新船》,都是配合形势的经典力作。

第二个特点是集体创作了一批人物多、场景美、体量大的作品:一些重大题材的作品组织了创作骨干集体构思,分工塑造,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由于不计成本,要求严格,艺术质量上了一个台阶,以至后来市场经济的年代也难以企及。例如《芒果颂-》、《保卫西沙》、《引水上山》、《红旗渠》等。

三是创新了适应表现现代人物的多彩透明釉。明清以来,石湾艺术釉以借鉴河南钧窑的"广钧"和石榴红,仿哥窑冰裂釉等著称,深厚古朴,沉稳典雅,适合施于古人的阔袍大袖。新研制的釉彩红黄蓝白绿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且轻盈通透,能彰显现代服饰精巧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鉴别新时期石湾陶塑的技术依据之一。

这个时期的石湾陶塑打上了浓烈的时代印记,既体现了石湾陶艺家奋发进取,因势利导的勇气和智慧,也有历史的局限,令人百感交杂。我们不必争论其中的功过得失,历史纵有曲折反复,时代潮流总是奔涌向前,历经千年沧桑的石湾陶艺必将在风雨的洗礼中自强不息,守正创新,创造新时代的辉煌。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