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轶的作品是他大量的思考的呈现。作为一个少有的不将“结果”放在第一位的艺术家,能与之同行的观众,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这并不影响观者从自身去出发去观看陶轶的作品。颜色的,图形的,笔触的,又或者是不均衡的构图,敏感鲜活的感受触动了未知的好奇,继而驻足、接受。
陶轶将展览命名为” 一切一经看到便被立刻遗忘”。因为看,是为了知,知是为了忘,忘是为了无挂碍,按照李小龙的说法,挂碍是指“任何阻止你流动和直接表达的东西”。
画,因为抽象,干扰了“知“,看到颜色看到线条,但,到底”看“到了什么?脑海中没有一个可以支撑的理论解释,是为不”知“。
“见“发生在内心深处。见自己心中升起的感受,表面上是由作品而来的对作品的感受,其实是潜藏的自我主体性感受,被“见“到了。
它会成为你一部分,在某个瞬间,以你的样子,流动的表达出来。
上一篇: 93 RUORUO/海若个展
下一篇: 从画派到画院——广东画院藏20世纪中国画精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