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NKgallery东京空间即将呈现艺术家胡子Hu Zi在东京的首次个人展览,以独特观看方式展出13张绘画作品。
伦勃朗于1624年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为其所做的肖像画《夜巡》,伦勃朗一改以往肖像画中人物按照尊卑顺序排列的原则,另辟蹊径作出舞台化的效果。他运用夸张的光暗对比手法,令部分画中人犹如有聚光灯打在身上,另一部分则近乎没入黑暗之中。不过事实上,画中场景并非发生在夜晚,而是于破晓时分,一队民兵正准备列队步操入城进行守卫。
而画中出现的一个人物,即戴着贝雷帽,从一个戴钢盔士兵身后窥视的人物,正是伦勃朗本人,这种几乎难以察觉的细节,是伦勃朗让自己在画作中永生的常用手法。《夜巡》震惊了当时的社会,人们从未见过如此生动的人群、这样戏剧性的光暗营造。要理解此作的原创性,最好的方法是将之与当时传统的民兵肖像画作比较,更多是像是一帧校园合照,光线饱满均匀,人物头部与身形都轮廓清晰,人物的视线直望观者,一字排开,效果非常沉闷。
自画像一直是艺术家挚爱的主题。丢勒是欧洲第一位画自画像的画家,被称为自画像之父。伦勃朗的自画像,笔触从早期的炉火纯青到晚期的狂放不羁。梵高的自画像,从阴郁暗沉古典的颜色到绚烂明亮炙热,弗朗西斯·培根的自画像更加粗犷暴力,黑暗恐怖,直指内心。他们能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技法之上为后人开辟了道路,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跌宕起伏,孤独寂寥,狂傲放浪的一生交给了自画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感动于人性的光芒。而现代主义又重新定义了自画像的概念。它可以是Cindy Sherman早期的黑白照片,自演自拍式的摄影,真实记录摄影在自我的虚构中呈现不同的社会身份。也可以是马修·巴尼式的寓言,在影像里探寻人,神话,生物的心理,超现实的自画像出现在电影里。更可以是Tracy Emin的自拍Insomnia, 无数张巨大尺寸的照片,直接简单粗暴,却又伤感有力量。
十三张The Night Watching重新组合了人物关系和光线的变化,汲取了画中神秘复杂蓄势待发,人性暗涌,社会角色的宏观感。十七世纪的《夜巡》对应当下社会群体的面貌再现,个体性与社会性,仿佛一面镜子,照映着自我。正如Roni Horn所说:"When you see your reflection in water. Do you recognize the water in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