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代文人晏殊(991-1055)笔下的园林是一种业已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核心。这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自足:墙和建筑外立面形成封闭了的空间,严格地将其与自然环境、公共空间甚至是家庭生活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来,一个假设的文人独自或与其他人生活于其中。
在如此封闭而自足的空间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审美经验,得到了极为凝炼和程式化的表达。实用性和符号性并存于建筑、家具、植物、水、土、石头和书画之中。毫不意外地,当语境转换到现代,园林被界定为古典艺术的一个门类,作为博物馆和旅游目的地,幽静不再。园林成了彻底从外部观看的对象,古典生活方式中向内求和自我扩张的宇宙观,以及封闭与穿透的空间辩证法,被游客的凝视所取代。
作为遗址的园林封闭依旧,但封闭的逻辑已然不同,自足更不复存在。当实用性从符号性中完全脱落,园林的社会性彻底重构,遗址就进一步蜕变为废墟。周仰置身此古典文化的废墟之中,选择以一种现代媒介呈现园林中空无一人的景观,那些影像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召唤,如同影子寻求受光的实体,幽灵还溯物质之存在。其中怀旧的情绪容易理解,但为故园招魂,显然是难以触达的目标,惟其如此,从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出发,以园林和摄影为媒介,重叙园林的文化史和社会史,寻求更为复杂的历史解释,就成了更值得期待的事。
夏佑至
2024-10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