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吴谦&王大朋双个展 

  • 展览时间:2024/10/18 — 2024/10/20281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游心之路,殊途同归

文/洪隐

 

作为《庄子》中最常出现的字之一,“游”字可谓耐人寻味。香港中文大学方克涛教授将《庄子》的“游”定义为一种“圆满理想的状态”:它是可以在意识层面认知到的,它在感情层面是冷静的,它具有适应性,以及它通常是一种快乐的、充满乐趣的活动。倘若以这样的活动定义来诠释艺术家吴谦与王大朋的创作,权且算是局部契合。吴谦以抽象绘画,巡游世界,归去来兮,只此青绿回望经典山水,表达关于存在的自由意志;王大朋聚焦东方瑞兽,循着雕塑生长线、瑞兽故事线和东方美学线,展开东方之翼,随心穿行于昆仑墟与现实世界。两位艺术创作者“快乐的、充满乐趣”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种埋头苦干的“玄奘精神”,义无反顾并坚持不懈。

德国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在其关于《庄子》的研究专著《游心之路》中引用方克涛上述定义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更倾向于“游”字还有更精神化的运用,阐明更高级的存在形式。也正是在这部分的探讨中,汉斯·格奥尔格·梅勒阐述了《游心之路》书名的由来,借引《逍遥游》的“游无何有之乡”、《则阳》的“游心于无穷”等经典,并摘引著名学者刘笑敢在《牛津哲学手册》中的表述:“逍遥”与“游”二者的结合表明,我们能够抵达一种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此种“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吴谦与王大朋一致的向往和追求。“以无序见有序,在解构中重构”是吴谦的绘画之道,热情与冷静在抽象画面中巧妙地碰撞融合;王大朋“以东方的眼睛看世界”,志在塑造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

王大朋是雕塑《玄奘》的创作者,吴谦恰是雕塑《玄奘》的收藏者,“玄奘精神”使之相互照见。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的对话展「逍遥游」是照见的进一步升华,吴谦的参展作品精选自盛夏时节在米兰国际艺术中心的个展「只此青绿」中“蓝系列”与“翠系列”作品,卧游青绿山水诗意,尝试超越色彩本身的情感意义,追寻其中时间和空间的规律之妙。王大朋刚刚结束在故乡定州博物馆的个展「故园」,瑞兽南徙,并有新作首次亮相,与意大利归来的“只此青绿”相映成趣。绘画与雕塑,抽象与具象,互生为境,观照东方情志,逍遥自在。亦如玄奘法师翻译的《药师经》中所言“随意所趣,作诸事业”,逍遥化色抽象多变,逍遥赋形奇幻多姿,虽形色各异,但游于艺、安于心,则殊途同归。


寒露时节

写于半饮堂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