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瓷仓——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文物展

  • 展览时间:2024/09/26 — 2024/10/27179
  • 展览空间:泰州市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大元,一个气吞万里的世界帝国,与60多个国家有着“海上丝路”的贸易往来。

太仓,“前横娄江,东接巨海”,因春秋时期吴王设仓而得名,素有“金太仓”之誉。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宣慰朱清、张瑄于此开通海上漕运,加之元廷开放外贸政策的推行,使太仓番商云集,外通日本、高丽、琉球等国,号称“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

2016年1月,太仓开挖河道取土时,发现太仓樊村泾遗址。历时两年的科学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近15000平方米,发现房址、道路、河道、水井、灶台等各类遗迹474处,发掘出土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的各类遗物150余吨,其中可复原器物标本不低于50000件,主要器形有碗、盘、炉、高足杯、瓶、盏、罐、洗等40余类。初步推断,这是元朝时期一处极具规模的瓷器中转贸易集散地,用以存储、中转准备运销海内外的龙泉窑青瓷。

在樊村泾遗址出土的龙泉窑青瓷,其器类、器型与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的元代龙泉窑一致,也证明了其中有相当批量为外销瓷。为史书记载的“清、瑄因通海外番舶,凡高丽、琉球诸夷,往来市易”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樊村泾元代遗址的发现,以实物证据生动再现了元代太仓港的繁荣,彰显了古代太仓在国家海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其不仅为国家运行中最重要的粮仓,亦是“瓷仓”的历史,填补了本地区古代海上贸易相关遗存的空白,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龙泉青瓷出,重现“仓”“港”影。让我们循着“大元瓷仓”“六国码头”的历史印记,一起重温大元海上丝路的辉煌历程吧!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