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美·固安

  • 展览时间:2024/09/30 — 2024/10/07306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展览前言


此次“YANG美·固安”展览是《魅力京南·艺术固安》“文化艺术节”的一次艺术实验活动。这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师生在固安进行非遗文化产教融合行动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也为“社会美育”、“公共课题”实验提供了独特的空间展示场域。

 

在这个展览中,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同时,通过艺术创新的方式,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实验艺术的“物质化呈现”特点,体现了在现有艺术生态中寻找新可能性与增长点的愿景,鼓励师生共同尝试通过“物质化”方式构建“新景观”语境的实验积累。这一过程不仅为艺术的公共化与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社会美育的深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非遗文化的展示,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与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从而促进社会对美的认知与追求。

 

今天,由于“万物皆备于我”的理念。每种“生态世界”的改进和传承都与适应环境和互动能力息息相关。世界被理解为一个编码的世界,一种共同的语境中,所有对象的控制、抵抗力和改变 都消失了。所有异质性都可以服从于整体,被重新组织,改造和交换。新的“生物体”可能已经被转变为“遗传密码”要素和元素的构建上。只有当整体被理解为“灵”的体系时,它才能充弥在语境之中,整体的语境并没有去征服它,而只是赋灵。因此,在被激活的状态下,个体才能如此与整体联结,即当个体将自身投入整体之时,它不是依照自身,而是依照整体,同时, 又以投射的方式返还自身。

 

   “新景观”,指的是从微观角度构成物质集合体的不同形态,具体讲也就是指大量的微观 元素在一定结构中的状态。我们所说的“新景观”是在说它具有的公共性和互动意识,使同层 面上的物态形式的存在与表现在另一层次的语境扩散系统。新景观,是从以物为中心 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呈现“新景观”就是研究人是如何感知形态,感受形态,以创造新的物质化形态和新景观的形态构成。在物理学中,把事物之间能量的凝聚,形 成转化和释放所依存的客观物质环境,又称为“场域”,它被认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新景观,体现着一种关系主义的哲学观。

 

此次“YANG美·固安”展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为固安呈现了一种艺术化的“新景观”。这一展览作为“现象学”还原的入门阶段,为观众提供了观察与体验生活结构的契机。这一过程是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重要基础,让我们能够深入探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只有经历了这一阶段,才能顺利进入“语言学”的表达层面,开始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方式诠释生活的复杂性。同时,这种艺术化的探索也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游走,从而促进更为丰富的思想交流与艺术创新。这一展览不仅是对固安艺术生态的补充,更是对社会美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与实践。


张国龙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