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历史长河,文化与艺术犹璀璨星辰,跨时空之堑,照人类前行之途。今逢中俄建交75周年,在这个里程碑的时刻,两国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正当其时。在此背景下,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和俄罗斯列宾美院的艺术家们,共赴川西采风,用精湛的画技,倾力打造了这场“自然共生——中俄风景绘画交流展”。展览不仅展现了中俄两国在风景绘画领域的传统精髓与时代创新,也为两国艺术家搭建了一座相互学习、切磋琢磨、共同提升的平台。展墙上呈现的不仅是艺术家们画笔下壮美绚丽的川西奇景,更是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结下的累累硕果。
中俄在风景绘画方面都有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魅力。中国的风景画,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笔墨间意境幽远,气韵生动。宋代的山水画,元代的文人画,都不乏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有着独抒性灵的魅力。俄罗斯风景画则以构图雄浑、色彩斑斓、情感深沉著称。尤其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将自然和民族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今年9月,俄罗斯列宾美院的优秀人才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前往美丽圣洁的稻城亚丁和九寨沟,以画笔勾勒出高原的奇美景观,以色彩渲染出涤荡心灵的净土。两国艺术家各展所长,将各自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格融于画中,有的精雕细琢,有的豪放泼墨。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唤起了艺术家无限的想象力,在“自然共生”的斑斓图景中,既能看到雪山的壮丽,亦能感受草原的辽阔;既能耳听潺潺的溪水,亦能沉醉于宁静的湖泊。
这些作品是中俄艺术家共同追求自然之美之结晶,也是两国文化深度交流融合的见证。它们跨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自然的故事,传递跨文化的审美与意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享受,它更是一种表达和理解的工具”,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不仅让观众们欣赏到川西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细腻,领略到中俄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能深刻体悟到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激发人们追求善良和美好的心灵。
回顾过去,俄罗斯先锋艺术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西方现代艺术注入了新活力。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非客观绘画理念,启发了后世的艺术家如蒙德里安,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的构成主义《第三国际纪念塔》,强调材料的多样性和空间的运动感,打破了传统雕塑和建筑的界限,对欧美现代建筑和雕塑影响深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山石、李天祥、张华清、郭绍纲、肖峰、司徒兆光、钱绍武、齐牧冬、周本义、邵大箴、奚静之等老一辈艺术家,远赴苏联深造,将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的精髓带回国内,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在美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日益频繁,本次展览将成为两国艺术家心灵相通、艺术共融的见证。我们相信,通过持续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中俄两国美术事业必将携手并进,共创艺术新纪元,为世界美术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牟文虎
2024年9月于砚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