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与惑——阿尾实验雕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09/28 — 2024/12/28165
  • 展览空间:惠安雕艺文创园雕艺博物馆
查看更多详情

古人常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惠安的传统雕刻在“器” 的继承与创造研发上,早已进入登峰造极的阶段。然而在中国文人的 观念认知中,“器”既是探索的工具,又是思想的容器。

自作品《污合之重》起,艺术家阿尾便时常徘徊在技艺与思想之间。他曾提到人类生活在物质化的过程中,生态早已失衡,当泡沫形态的快餐盒与洁净的大理石“混为一谈”时,是何种社会现实的认知或视觉的观念冲击?对于时常采用取之自然材料的艺术家而言,应有 何种思考?进而,他创作了《无能为力》系列——一个由技艺、造型、 观念与图像构建而成的视觉场域,述说着有关自由、束缚与失衡的种种问题。

由此看来,阿尾的作品,从“温度”到“观念”,便时常带着某种勇于探索和实验的石刻精神。因此,在这次展览策划的过程中,艺术家提出有关“或与惑”的观念思考,期望创作一件全新的,场域型的石雕作品。而在创作期间,艺术家遭遇了石材中与生俱来的不完美——裂纹,难以满足其原有的创作需求,而不得不另选它石,重新雕刻。但他也曾说:“每一块石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因此,作品的雕刻是大刀阔斧,还是继续精益求精?这是阿尾面临的第一个“困惑”。半成品,是否可以成为作品场域的一部分?这是第二个“困惑”。而这样对话式的作品构成,是否会招来质疑或不解等。为此,无数过去和当下有关石雕的困惑,重新接踵而来。这便是“或与惑”的来源。

在此,展览以阿尾的创作经历发展为线索,梳理其前期的实践成果,整理目前阶段的实验过程——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中搭建一个实验雕刻的现场,如同考古一般,期望探索和挖掘出更多未知的石刻观念,为公众提供一个“或许”可以的实验性石刻语境。

此外,“或”,通“域”,它既代表了疆域和边界,更是诠释了艺术家持续探索创作的思考和敢于打破边界的勇气。作品《或与惑》,构建了一个反应当下石刻世界中的困惑与问题的实验场所。而艺术家期望能与大家一起在“或许”中自由跳跃行走,在“困惑”中持续自我解惑……或许,这便是“或与惑”的真正意义所在。


——策展人卢远良于北京宋庄南塘

2024年6月11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