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新国的绘画多元,然而无论具象抽象,內里仍是中国人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是以本心观照天地,合物我,化形质,心物一元。故一点一横是人本体,也是宇宙本体,画中的生机,是人的生息,亦是自然造化的生息。
从仰慕黄宾虹、齐白石、八大、董其昌、赵孟頫,到慢慢学习他们,平视他们,毛新国一点一点地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他追求完整浑融,而不是风格概念;他画的是“体”,要以画呈现万物,对应万物。
他不是要让人叹为观止,而是让人心地澄明,心有万壑;他画之前往往不知道要画什么,所以他既是在完成一张画,也是在完成自己。
往往听见有人站在古画前感叹古人态度之“诚”,然而在我看来,诚,远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
此诚,需要带着自觉,能洞见自己。于画,就是能把澄澈之心完整放在纸上的能力。毛新国的一笔一触,正是这澄澈之心。
创作时,心里空空的、懵懵的,这时候的自己与周遭的物是对应、平行、几近几远的关系;有了这对应,其时的自己已不是生理的、狭窄的、个体的我,而是与造物共融共生的。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创作时是虚我,空我,无我的。
年轻的时候,完成满意的作品,是有想让人看到的愿望,渴望为人所发现自以为的才华,为人所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觉原来满意的作品总是有所缺憾,有差失处,由是可知,艺无止境。
2009年以后,我的油画创作从注重人物情态的表现与人性的表达,转为对周遭寻常之景与物的关注与审视,在这样的对应之中,开始关于生命的内省与反思。
其实,立命于天壤之间的我们,所有的获得,无不是在与自然诚挚地对应里完成的。当你认真而单纯的凝视所遭遇的事物,精神的昭示即会如约而临,赖于全息互动,生命的奥义始现,物我如一,完整丰盈,浑然辽阔……
—— 毛新国画余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