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日新:一种理想人格的复归

  • 展览时间:2024/09/13 — 2024/10/10254
  • 展览空间:势象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又日新:一种理想人格的复归”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子单元展览,展览主题发挥自今年的设计周主题“辉光日新”一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是建基于“否泰变易”之观念上,在此,“新”指向的是古代圣人品格,“日新”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从而个体得以不断接近圣人品格,是一种朝向理想人格的无限接近。本次展览中我们希冀通过出生于清末的艺术家,切进处于历史巨变中的个体何以感知西方冲击的同时仍怀抱中国传统人格理想,在“又日新”的实践中,如何“因袭”传统,“归抚”西方道技,而“创获”根植故土之时代艺术。在这些艺术家中我们看到的是西方技法之下,传统理想人格的不断复归。

展览从卫天霖创作于1922年的油画和1923年的山水卷轴开始,中西技法贯通于一人之间展露的是不断求索于东西之间的实践。而墨西哥艺术家柯佛罗皮斯(Miguel Covarrubias)1933年受古根海姆基金会资助前往印尼巴厘岛研究当地民间艺术中途因转船而造访上海,却带出一段偶然的际遇,短暂的上海之行期间,与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等年轻艺术家的交流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次展览中我们通过郑胜天所作柯佛罗皮斯肖像、柯佛罗皮斯赠张光宇的中国戏曲人物漫画,以及张光宇的《神笔马良》手稿12张,意在向这一交流线索致敬。

展览同时呈现的几张水墨作品与油画抽象作品,不管是造境以寄身心,还是通感于抽象之中,不断显现的还是跨越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理想人格所安何处的种种想象。对于更年轻世代、本身就成长自国际化的世界语境之中的艺术家来说,虽然媒介、技法、面貌等呈现方式较之前代艺术家有着更多元的尝试,但于其中,仍然可以在画面中感受到艺术家对于困顿、冲突的探索是一贯的。

所以,最后回到“又日新”上来,本次展览呈现的并非只是线性的传承,而是对于“一种探索”的不断回响,从出生于1898年的卫天霖直至80后艺术家,意图展现的是由这25位艺术家所勾勒出的不断的跨越轰轰烈烈百年现代性的求索历程。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