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本由心生
在二十世纪原始主义热潮中,艺术家们从偏远族裔的古老文化中寻找现代文明之外的灵性与直觉体验-毕加索从古老的非洲雕刻得到启发;保罗克利在23岁时声称要做一个原始人;高更呐喊着要“逃离欧洲文明世界与一切人造和约定俗成的东西”;让·杜布菲终其一生寻找未经规训的原生艺术家,与此同时,一名海关收税员亨利·卢梭以自学成才的局外人身份撼动了法国艺术圈 。当人们被困于“理论”和“概念”的框架里,顺从并附和这种社会规则,势必会消磨掉生命原本的样貌,而顺应人类自然纯真的本质,真实地表达人性的美好,成为了一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
艺术家周圆亦选择了这套框架之外的方式:忠于直觉的感召顺势而为,并在不断创作中觉悟生活的意义。
来到艺术家工作室,我们会被各种生动活泼的陶瓷小人吸引,每一件作品都焕发着原始蓬勃的生命力。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形象并不具备写实的物理特征。艺术家在与陶泥互动的过程中凭借着近似孩子般的直觉指引-顺其自然,即兴发挥,将错就错,逐渐生成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形象,最终艺术家就像《创世纪》天顶画中的上帝之手,轻轻触动,泥巴瞬间幻化出生命,欢快地从窑炉中跳出。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失败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正是艺术家打磨韧性与去掉执着的最佳时机。周圆以每日日课的方式和陶泥互动-重构,修补,随机应变,沉浸在当下的未知中不断探索,成为了一种自我净化与解放自己的方法。正如康定斯基所说:“像孩子一样毕生创作的艺术家...通常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接触到物体内部的和谐。”这恰恰说明了仔细模仿所达到的逼真,或者说依赖理论和知识的技巧是无法接近朝气蓬勃的艺术表现力的。
”在我们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我们失去了爱,我们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的解释,聚集了多少的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 -克里希·纳穆提
万物峥嵘,本由心生。艺术家以明心见性的超常行动超越了曾经作为一位设计师的思维局限,只为内心的感召而创作,十年如一日,这在今日网络资讯、自媒体、商业化、知识与概念的泛滥和侵袭中是何其珍贵!当我们过度依赖他人的经验理论而逐渐失去自我时,有这样一位艺术家时刻提醒我们自身的存在并予以力量,这是何其幸运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