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花

  • 展览时间:2024/09/15 — 2024/11/08298
  • 展览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非花·展序

文/黄永生


因为水彩,四个天南地北原本陌生的女性,变成了趣味相投语言各异的画友。曾几何时,她们与很多画友一起去写生,却不约而同走到某山花烂漫处,各自装扮起来,留影拍照,发朋友圈。玩也疯狂,画得沉醉,有几次玩比画更使她们心花怒放,心愉悦了,画得更有灵性。


不管怎么看,她们有很多的不同,却有一点很相同,爱花,还爱水彩。一个每天在花的怀抱中上班,一个每天都想采花摆在案桌上,两个每天在与如花般学生相处而爱着。她们在不同的状态下,醉心描绘如花的世界。


鼓浪屿,艺术与浪漫的集散地。她们九月在此举办四人合展,嘱我写画展序言,并以非花为主题。非这个字,在我们的文化里具有否定的意思,又不完全否定,因此有满满的诗意。女人如花,难道说她们非花吗,作品非画吗。她们给画展定义非花,怎么理解花与非花之关系?作品里的花不再是花,那花是她们的画,有她们各自不同的感受,有细细道来的故事,看出来她们迥然不同的情绪,读出作品里的她们寄寓非花的念想。在黑格尔的哲学里,花有生育能力,是生命整体性之一环。她们以为,画能够生出自然本来没有的那个非,她们都对“非”给予各自的表达内容。


小菜老师的画,采用了解构的手法,再回到了重构自我的图式语言。她的那个非借助于解构手段,获得形与色的戏剧性冲突,使画面发出形与色带来的光,这个是她的智慧之光。有些画面无意有意还伴随着动漫效果,是二维的整体性处理,却有着多维的空间遐想,这是她与别人不同的那个非,以此找到了她的自我。


林铮老师的画绝对是有感而发,感觉有了,画便得心应手。她全不管所谓的应该怎么画,能画出那个感觉,她就怎么画,那完全自我的画,似有谁也不怕的霸气,激发了感人的美。林铮善于从某个局部找到她的那个非,在有限的画面里,促发戏剧性事件,看她的画,禁不住怦然心动,从她的心里出来,去了别人的心里,还有比之更成功的画吗。


甘杏的谐音是感性,她也经历过一个感性的过程,后来这个感性被更多的经验所取代。从感性的合理性被理性的不合理性占上风了。有时,那个不合理性让她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她从这个合理到了那个不合理,直白说,就是从是到非,那个非理性正是她的语言形式,那个非理性比这个是多了许多,许多里多了可玩可品可思。


小乔老师的画,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浑然天成。她的作品默画而来,有自己的影子又不能确定。她以自己的语言形式形塑自我。准确说是用画面回忆自己的情感,诸如孤独、慵懒、惆怅这些抽象名词。她曾说过,她只求简单,不要深刻。我想她的作品,就是诠释自己,抛弃绘画技术的束缚,回到纯粹的内心世界,她的非,是自然而然。


四位画家的画,从花到非花,没有积累,没有持之以恒的爱,画不出各具特色的那个非。从她们的佳作,我们认识了她们,否定又超越,营造着非比寻常的诗意与情致。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