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鹤松小幅油画展

  • 展览时间:2024/09/08 — 2024/09/18291
  • 展览空间:弘丰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心师造化 以艺渡人

——观吴鹤松先生小幅油画有感

辛尘|文


欣闻泰州南山寺近日决定,在寺内建一座“弘一法师纪念馆”。而具体承办的泰州弘丰书画研习会积极谋划,以纪念李叔同《西洋画法》发表112周年举办海陵吴鹤松先生小幅油画作品展为筹建工作开篇,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今天的南山寺,既是僧人修行的庄严之所,也是吾乡旅游的著名景点,方外与方内的功能价值兼具;而前半生李叔同先生是近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杰出先驱,后半生弘一法师是近代律学最重要的振兴者,人间佛界的成就贡献两巨。故在南山寺内建弘一法师纪念馆,对于寺院来说,不啻请来一位大德,有助于提高僧人境界;对于社会而言,则是景仰一代大师,有益于净化大众心灵。

 邀请吴鹤松先生办画展,显然是正在筹建中的纪念馆面向社会的一面。李叔同先生对现代中国艺术发展的贡献颇多,其中之一是向国人推广普及西洋绘画,尤其是油画。早在一百一十二年前,先生就曾梳理总结留日所学,筚路蓝缕,在报纸上连续刊登《西洋画法》长文,向国人系统介绍西洋绘画、尤其是油画的技法。1915年,先生还曾应邀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吴鹤松先生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师范大学培养出的油画人才,并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和油画创作,这正是对李叔同先生等先贤所开创事业的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故在南山寺弘丰艺术馆内举办《吴鹤松油画小品展》,既可作为后学对前辈大师的礼赞,同时也可视为李叔同先生无量功德的显现。

 今年暑期,弘丰书画研习会主事人、老友李良先生多次郑重向我介绍吴鹤松先生。我返乡期间,李良先生专程带我前往其工作室拜访吴先生,观摩了近百幅吴先生的精心之作,颇为感动。  

吴鹤松先生质朴、坦诚且个性鲜明,天生适合从事艺术。他自幼热爱绘画,又是科班出身,数十年来手不释笔,创作出大量的油画作品,人物、风景兼善,巨幅、小品皆精。他秉承恩师徐明华先生的艺术理念,始终坚持写实画风,不追时髦、不搞奇怪,植根生活、师法自然。李叔同先生指出:“作画者首重视力,辨别宜精细,对于自然物宜确实观察,不可杜撰。学画之人往往有中途辍业者。皆由于薄视自然。故取法自然,为学画者第一义。”吴先生正是践行着这一画理,至今仍不辞辛苦,远行写生,在大自然中搜寻形构,捕捉光色,发现真趣。此次准备展出的一批作品,多为吴先生田边拾得、山中偶遇,平实之外见巧思,真切之中蕴深情。观摩这些作品,我竟想起了明代大画家沈周的《东庄图册》。吴先生的写生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而是将自己的内心投射于自然,是我心与自然相往还,是在对自然的赞美中讴歌自己的生命。如此以西洋艺术手法表现吾人之心之情,不正是李叔同先生所倡导的么。

李叔同先生高度重视艺术,潜心钻研艺术,不惟满足自心,追求精神圆满,更有竭力倡导美育,以艺术渡人之深意,如同他后来成为弘一法师后主张“念佛救国”一样,都是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没有刻意做一位单纯的艺术家,而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人才之中。吴鹤松先生所走的也是这一道路。他从事中学美术教育三十多年,先后在泰州三中、四中、省泰州中学担任美术教师,将自己的油画创作放在“业余”位置,潜心研究教学,精心培养人才,所教学生高考命中率最高,在吾乡竟有“吴鹤松现象”之美誉。

在拜访吴鹤松先生之后,我更深切理解了,弘丰书画研习会为何要在南山寺举办吴先生油画小品展,并以此作为筹建弘一法师纪念馆的首项工作。的确,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教育,吴先生的努力及其成就,都可以作为对李叔同先生的缅怀与致敬。藉此,我也衷心祝愿吴鹤松先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中再创辉煌。


甲辰立秋写于南京

(作者为泰州籍文化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