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饮 —— 玻、陶、银器三人展
文 / 成乡
我们身处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数字、人工智能让东西开始虚拟化,变得不真实,手工器物作为持续性手作所形成的结果,匿于茧痕,沉淀了时间性,并于方寸间凝结了万千气象。我们爱惜这些器物,即来自我们的物质需求,也来自我们对数千年间熟悉的、一脉相承的文化认同。
展览中的器物来自郑伟平的陶器,高俊杰的玻璃器,王克震的银器,这些器物的创作均生成于火,天然带着温度,让作品所呈现的美“燃烧”在材料里,所蕴含之技艺生长在创作者的四肢运动里,作品凝结了创作时的掌控与注意力,保持着很强的身体感知,因此,它们复现了艺术家的宇宙观,共同构筑了我们所见的能量场。
三位参展艺术家都是七零后,艺术生涯起源于本科阶段,可以说喝的第一口水是学院派的。他们对材料有着长久的了解,对技艺有着“近乎道”的实践,对器韵有着文人的诗意追求……所以,他们的作品同频,与其说是一场展览,不如说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对话,一场伴着茶、酒、花的对饮。
嵇康在《琴赋》中言:“假物以托心”,艺术家视器物为言志的托付,将精神投射于器物之中,希望与更多的观者交谈,相遇更多的知己。李白的《月下独酌》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值中秋,不同与李白的约月翩跹,对影独醉,我有朋自宁杭来沪,邀之对饮,以花间为背景,以一壶酒一道茶为道具,畅快之极。
邀友人共聚,为中秋举杯。
2024年秋日写于响堂
上一篇: 《洞》
下一篇: All Best Festival淘书节×粤海天地
最新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