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彩之彩-黑白银盐摄影联展暨第六届东莞大画幅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4/08/24 — 2024/09/22243
  • 展览空间:华南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展览前言

“大”摄影时代的摄影


当纸媒衰落;当摄影作为艺术媒介被普遍认同并运用于艺术创作;当艺术中心、艺术馆和画廊成了摄影主要展示的场所,人们重新思考摄影的可能性,重估摄影的价值取向。


人们不满足于“快速一瞥”得来的粗糙影像,人们发现影像永远大于表达,永远有想法之外的想法,观念之外的观念。影像永远不能与符号划等号,影像不是纯粹的符号,符号之外还有丰富的视觉元素,如高清晰度的细节、细腻丰富的层次和色彩、触手可及的质感等。这些或许更是影像的魅力所在,观看的趣味所在。元素是表达的基础,有时比表达更为重要,更为本质。


于是有人回到原点去寻找灵感,红盖头之下,有一方“黑暗”的天地,在这方天地里,有无穷的宝藏。神秘而又带有魔性,多少人为此倾注心血。


经过“新地形”“新色彩”的探索洗礼,摄影从对现实世界的“快速一瞥”,逐渐演化成“慢慢端详”,摄影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理性和深度。时至今日,在当代摄影实践中,大画幅照相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创作工具。“大”摄影时代的到来,是摄影探索的必然,更是摄影发展的必然。


大画幅摄影是一种对抗性的存在,对抗着“快餐式”摄影,中流砥柱,鹤立鸡群。可贵的是,大画幅的摄影家们有较为明确的摄影追求和对摄影较为明晰的理解,他们把各自的追求和理解呈现在作品中。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我们得以领略。


面对这次展示,我们可感受到大画幅作品迷人之处,当然,也可以由此触发我们对大画幅摄影更多的思考。如:


现在的新地形学摄影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地形学摄影有什么不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地形学摄影可贵之处和弊端何在?大画幅摄影是否只局限于内向式的探索?大画幅摄影如何跨界突破寻求外向式发展?在大艺术的框架下如何去构建新的大画幅摄影美学?在造像的年代大画幅摄影能做什么?在数码艺术的今天大画幅摄影抱持怎么样的姿态?作品展示需多大的尺寸才能彰显大画幅影像的风采?……


在观看中引发思考,或带着思考去观看,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我们不被问题淹没,而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这样,一年一度的大画幅展,才有新的气息,新的风貌。


文/吴玩清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