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画历来尚品。品味、品位、品鉴、品定、品次........,而古人以“逸”为“四品”之首。
之所以将“逸”置于首位,是因为宋代以后,中国 文化向哲学化和文人化转化。“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而哲学化在传统文化里大体是玄化,文人士夫之权力话语又以高蹈远引为理想,当然则以 “逸”为上了。所谓“逸”,是逃避、快跑之意。逃避是什么?万丈红尘是也,名缰利索是也。故世俗之趋鹜,正是君子士夫之所不耻。因之以逸品为高。“不事王 侯,高尚其志”,正是中国历代之“知识精英”风骨,以此为高标,则人文理念之传统必以高逸为难能也。人事如此。艺事亦如此。此一传统,迄今已寥落不堪,几 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潮之淘洗 ,中国人对现实功利之奔趋则无逸之存矣。
“尘外孤标---逸品展”之举办,则一反时尚之主动被殖民之时风,张扬民族之精神,独得文逸之品位。实在不易!实在可贵!仅期期以待具有时代精神之逸品问世。是祈是幸,因序。
上一篇: 超出镜像—2016年北京时代美术馆主题展
下一篇: “无限空间”日常生活的再想象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