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文/杨维民
水墨壹佰——后海派艺术大展,作为江苏省艺术基金支持项目,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在长三角江苏的南京、南通、扬州、淮安和上海的嘉定等五个地市的专业美术馆展出,巡展历时一年,十分引人关注。我也应邀在“全国美术高峰论坛2022·上海”作了有关“后海派”艺术展的主题发言。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于是又将此展升级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举成功申报为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推广交流资助项目。可喜可贺之时,我最高兴的是看到大家既敬仰海派和新海派,对“后海派”的学术概念的日趋认同又能成为大家的共识。自从在上海首次策划、主持“后海派”水墨艺术展,至今的十多年岁月也是我对海派艺术的人文历史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
从近代的“海派”画家老先生到现代的“新海派”艺术家,其不断深入发展的真谛就是“古今融合”“东西融合”,可谓“海派”就是“融合派”,是行融合之路为发展之道。海派之初就以传承融合、兼收并蓄而造势发力,进而突破封建陈规,在近代众多地域文化艺术流派中引领时尚而夺目而出。现代海派在社会变革的潮流里顺势而为,勇立潮头求新立异敢为先,发展成长为耳目一新的新海派。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新社会,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海派与时俱进,大显身手,彰显了海派艺术不断求新立异而求变的海派精神,弘扬传承,发扬光大同时承上启下,深深地启迪和拉动了后一代海派艺术家茁壮成长。
在“海派”研究的早期就有“后海派”一辞,那是把早年的海派分为“前海派”和“后海派”以方便细化研究,但其范畴尚处于“海派的初级发生发展阶段”。此后差不多一百来年再来划分“海派”之研究,先是有了近代的“海派”和现代的“新海派”之说。这是21世纪之前,一百多年海派艺术史已经定型之说。那么21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的后一代海派艺术家,在当下就可谓是当代“后海派”。他们这一代生活、学习及创作年代,恰恰是赶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处在当代艺术的后现代语境下,一路高歌猛进步入新世纪。他们清一色的学院艺术的学术背景,学院精神与海派精神的共通契合,使他们迅速成为海派艺术新骄子。当今的艺术生态伴随着经济生态高速发展变化而发生深刻改变。看今日画坛,曾经辉煌的地域画派因高速公路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消解了原有地域特色优势而渐渐消退,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具有和海派之融合创新精神契合共通的学院艺术家,已经是新世纪艺术生态的主体而存在。如果说“海派”“新海派”是融合、融合。那么“后海派”就是融合!融合!再融合!
“后海派艺术作品巡展”将于近日在北京、天津和南通三地巡展,适时举办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卫院长提议下,将此次展览细分为三个学术单元布展。
一、融会贯通&新潮澎湃:主要是1966年前出生的参展艺术家,大家可称之为后海派的水墨先生。
二、承上启下&中流砥柱:主要是1966年至1979年出生的参展艺术家,我们可称之为后海派水墨先锋方阵。
三、继往开来&后浪淘淘:主要是1980年后出生的参展艺术家,是后海派水墨新锐群体。守正、创新是必须的,传承、融合是必然的。海派无派,融合无限。
2024年8月2日于邯郸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