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伟大的书法文化,即使受到如黄宾虹、熊秉明等有识者由衷推崇,然到目前为至,仍为大众所“陌生”,包括众多的书法从业者,视其为写字、艺术者亦广泛存在。几千年中,中华文化精神以书籍传承是其“表流”,朝代更替、战争离乱,加上不同统治者们的“心思”不同,使传世书籍文献经历了毁灭、流失与衍误等“险阻”,传至今日的“古籍”,虽亦浩如烟海,但阅读的困难却与日俱增,如长久以来将老子“大器免成”误为“大器晚成”便是一例。传世的古籍中,虽多圣人之言,但更多的是各代人于“传世圣人言”的传疏之学,以至关于传疏的注解,看似“枝繁叶茂”,却是去“根”日远。苏辙说:“传疏之学横放于天下,圣人之说益不明。”是有道理的。所以“表流”虽浩瀚,即也是泥沙俱下。书法文化是一条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暗流”,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说其不易见,而更是言其未曾真正发掘。因是“暗流”,自其生成之数千年间,支流汇聚,蜿蜒潜行,识者自励,禁者难察,今日回观,已成蔚为大观之中华文化精神大宝藏,信息盘,基因库。中国文化哲学精神之任一思想细节都能在传世书法作品中找见对应,他们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民族巨人”们墨迹舍利,直见其“本心”,远胜书藉文献的难传其“意”。
上一篇: 张源坤个展「光年之外-点彩」
下一篇: 仁者乐山——庞飞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