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展览
人们不自觉的在进行自我式的翻译,这种翻译可不像网络工具那么机械,他更是根据每一个人的经验和身体性在转换,中文里有“听话要听音”,日文里有“读空气”,英文里有“Read between the lines”这样的说法。无意间我们的语言脱离了精确性,制造着混沌与余白。这种语言产生的磁场即是人们的意识。语言的空间性,与艺术自身的场性是相通的。我们常常把艺术表达称之为“视觉语言”。那是人的特殊发声,是异质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有着趣味性和多元性,以及包容性。
如今,我们的语言在接受着考验,人工智能可以模仿我们的很多特性。我们的语言的独立性与思维性,我想以这个展览为契机得到重新思考。
其实,我们有着很多丰富而细腻的思考过程,都无法第一时间用语言表达。语言即是时间,人们缺少的也是时间。现代人话语越来越少,生活里的对话正在遗失。就此产生了误会,也忽略了很多语言弱者。语言是霸权的象征,我们有时候迫于现实需要学习他者的语言。但是我们会发现如果要想真正去理解一个人,就不能以我们的个体经验去置换它,而是要去触碰它内心的发声。异质语言包含着的,是那些没有来得及来到这个世界,却被我们匆匆抹掉的思维。
宁波是国际化的港口城市,各种文化交汇,每日都有着新的精神体验。今天以艺术为核心在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四大洲的18位/组艺术家。各地域的视觉语言在这里相互碰撞,产生了异质的火花。
策展人 刘茜懿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助理教授 当代艺术家
上一篇: 致·好奇心——DK50周年自然典藏百科展
下一篇: 摇篮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