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展览(三十六)书藏百“相”——明清古籍小说插图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24/04/01 — 2024/12/31150
  • 展览空间:吉林艺术学院图书馆
查看更多详情
中国传统古本小说插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较为火热的话题,因较传统绘画不同,它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大众为主。故,其具有很强的标准性与同质性。简言之,古本小说插图可以被视为充满大众认知符号的集合——“相”。何谓“相”?道家认为“相”是万事万物的联系,佛家认为“相”是事物的外化与本质。然而,将其放入绘画的语境,“相”更应该被视作一种叙事的符号,是图像叙事时必不可缺的元素。在青铜器时代,图像的叙事寄宿于青铜器纹饰中,它敬畏神明。随着绘画技艺的成熟,绘画这种更具视觉性的方式逐步取代抽象的纹饰,并将纹饰容纳其中。唐代雕版印刷的出现带来了高效率的传播,绘画也由此产生了两条线路:一类为具有私人属性的创作,另一类为大众符号的生产。 此次展览旨在展示古本小说插图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部分:何以为“相”、探“相”于书、流“派”纷呈、“文”趣使然、别开生“面”。展览通过探究古本小说插图生产大众符号的过程,带领大家重新了解古本小说插图不同阶段的特点。展览主要介绍明清两朝的古本小说木刻版画插图,重点在明代小说木刻版画插图。一方面是因为宋元古籍小说存本极为稀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代初期许多古本小说来自于宋元刊本。同时,展览也会串联一些传统的人物画与山水画,去探究插图是如何重译传统绘画语言,如何作用于图像叙事的过程。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