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美)、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及伦敦艺术大学(英)的学子们,以“学术拜访者”的姿态,走进中国西南艺术的核心领域,向四川美术学院体系下的艺术家们发起挑战。
与大多数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不同,这是一场青年艺术家自发、主动的展览。展览由罗德岛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大学及伦敦艺术院校的学子参与,将以“学术拜访者”的身份,访问中国西南艺术界“东道主”:四川美术学院体系下的艺术家们。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2000年,马一平先生的带领下川美的艺术家们又在成都创办了川音-成都美院,培养了众多成都新生代艺术家。
“海外三校青年艺术家”以展览的形式作为后浪,略带青涩的挑衅,以“学术拜访者”的身份----“甩·点”,进行一场艺术切磋。作为艺术总监,我擅自帮川音-成都美院的青年艺术家们接下“战书”,去完成跨学界的展览及学术交流。
成都有着开放包容的当代艺术环境,艺术家们也有一种独特的沉稳与大气从作品上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青年人保持着开放的心态面对多元的,不同的声音。对于“拜访者们”,川音成都美院的艺术家们对自己的创作是淡定的,交流是真诚的,对展览保持着兴奋,通过探讨和艺术作品的展示,引导彼此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所探索的艺术方向。
展览按研究方向划分成七个创作板块,青年艺术家从线上到展厅,进行由思想到创作的学术交流。展览以双方不同创作语境上展开,又用共创项目来进行对话和折叠,双方互相从创作理念,思想路径和艺术背景的不同中,寻找完善自我创作中的内在关系。
“甩点”在四川话里是“Battle约架”的意思,但在这儿更多是指“Idea Battle",是一次在技术与思维模式的亮剑。艺术家在开展前5-6日提前到达布展现场,透过参展原作和手稿的呈现,将自身研究的脉络与现场的展程相结合。同时三校的青年艺术家与成都艺术家们将以“他山之石”共同现场完成共创艺术项目,可为环境艺术、影像、交互装置等,并进行记录和整理。同时,“他山之石”也将是一个半开放的共建项目,展览期间也期待对更多青年艺术家参与加入。
赵欢/2024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