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重启?尚一心个展

  • 展览时间:2007/05/26 — 2007/06/30255
  • 展览空间:红桥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时代的发展是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仅仅若干年前,Internet于我们而言,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QQ聊天也只是少数前卫青年的时髦玩法。而就在短短的几年内,网络就已经成功的蔓延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顺水行舟的一次变革——如果把以往的变革都比喻成战役的话,网络时代的这场登陆战,几乎没有遇上什么硝烟的抵抗,而这场变革对于人类的传统生活又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这种颠覆性不光是表现在物质生活上,更多的是影响到文化的心理上。记得在刚刚普及网络的时期,还能听见几个学者以“洪水猛兽”的论调在“旷野中疾呼”。而现在呢,他们大概正安然地坐在笔记本电脑前,轻松点击着鼠标,享受着网络媒体给他们创造的种种便利。如今的人们在网上交流,购物,甚至建立自己的王国,只要你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想象力,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一切,没有什么不能在网络上得到兑现和满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的重心已经开始分裂,偏差——从以往单一的现实世界,分裂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崭新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对于艺术也是如此。

    面对尚一心的绘画,我常常能够感受到这样一种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刺激,对于这个时代的脉搏,他有一种可贵的自觉性。作为中国正统美术学院的产物,尚一心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从他进入美术学院的之初,就为他后来的“叛逆”埋下了伏笔。他厌恶苏派艺术的教学体制,也对印象主义不感兴趣,而是迷恋达芬奇艺术中的那种超呼寻常的科学理性和表现主义色彩中具有的生命张力。然而,这种近乎于本能的艺术感受以及旧有的艺术样式都不能为尚一心的内心体验找到一个真正的出口。直到他本科毕业,作为优秀的学生被学校公派欧洲诸国进行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有幸领略了西方最经典的艺术传统,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在国际环境下的现状,原本单纯的一次学术交流的旅行,却给尚一心的艺术体验带来了“意外”的触动,也最终导致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艺术上的处境和出路。

    回国后的尚一心,发生了剧烈却又微妙的变化。他选择了留在美术学院继续深造的方式延续后来三年艺术创作的状态,然而却最终放弃了传统学院派的艺术理念——他开始从传统的学院派分离出来,他的创作和他的导师开始渐行渐远,他开始变得边缘——于是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尚一心,具有独特感受力而难以被定位的艺术家。

    我在一年前曾经说到,如果一定要给尚一心的作品寻找一种诠释性定位的话,我愿意把他归结为一种所谓的“网络写实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近乎于恶作剧的定位。网络,本来就是虚拟的。“网络写实”,说白了,还是写虚。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写虚,与以往任何的虚构性艺术都不相同。它不是天马行空的臆造和恣意的表现。而是对现实世界的打破和重组。在网络里,人还是人,汽车还是汽车,房子还是房子,并没有变成我们经验以外的什么怪物。但是,人,汽车,房子,一旦进入到网络的层面里,又不再是人,汽车,房子。这是一个微妙的逻辑关系。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尚一心的创作也并不是现在所谓“网络的艺术”的概念,在尚一心的作品中,网络仅仅是构成生命体验的崭新环境的背景,而不是作为艺术家表达的直接对象。所以尚一心的绘画总能在不同阶段给以我们自由的,新鲜的感受,这来自于他始终在一种及其“日常”的生命体验中寻求具体某个点的刺激,而不像现在国内流行的图像绘画,遁入一种重复而麻木,僵化而枯燥的陷井之中。

    在他06年至07年新近创作的一批作品里,我能明显感受到艺术家思考的敏感和表达的快感在架上绘画上得到一种释放。这种琢磨不定的释放或许会让一些理论家开始头痛,却也同时给于观者一种打开天空的清畅。一方面,波谱元素的进入使得他表达的词汇更为丰富,同时也与这个媒体时代的特性发生关系。相对于以往的破普性绘画强调图式的手段,尚一心的这种“琢磨不定”的画面似乎更具一种鲜活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尚一心的破普性并非完全来源于公共图像的呈现,而是以一种近乎于私密的体验介入,完成一种波谱性的结果。这是一种由视觉转向观念的颠覆。今天的艺术,需要的正是这种来自于形式以外的颠覆,图像文化的反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传统的僵化添油加醋——就像面对一台死机的电脑,你拼命敲击键盘也是徒劳。唯一能做的,就是关机或重启,重新进入到一个界面之上。尚一心所代表的正是从今天日渐僵化的学院体制中脱离出来的一代年轻艺术家,他们具有正视于历史的眼光,更加直面于当代的勇气。艺术,在他们手上不是以一种文化的箴言或情感的标本存在,而是被还原到当代生活中不断触动的新鲜体验中,他们不断重启再重启,刷新再刷新,所以对于尚一心这样的年轻艺术家,我更多的不是对他即有作品的论断和评述,而是一种期待,就像是我们对于重启一个时代的期待。


倪有鱼

2007年5月于马来西亚槟城

最新展讯